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来源:点拾投资
导读: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6点不到就到公司看报告,汇丰晋信的陆彬是我们认识的最勤奋的基金经理之一,勤奋的背后是对投资的热爱。他从来没有把投资看作一个工作,每一次和他交流都能感受到他的那种热爱。
一年多以前我们也访谈过陆彬《汇丰晋信陆彬:坚守专业良心的大时代先锋》,当时就感觉他是市场新生代基金经理当中最优秀的人之一,他身上的几个很鲜明的特质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客户至上的价值观。他说会“坚守专业的良心,把客户的每一分本金像妈妈的退休金一样对待”。第二个是对于普通投资者的充分理解。他说他非常理解那些在市场调整中质疑自己的人,因为投资人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一旦出现亏损,有情绪是很自然的事情。正因如此,他更希望自己能服务好普通老百姓,替他们管好钱。这既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热爱和勤奋的源头。
第三是非常愿意沟通。不论市场涨跌,陆彬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传递给投资者。从年初到现在,陆彬给投资人写了12封信,其中既有去年3月份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也有今年初提示市场风险的信。
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有他对新能源行业的专业度。陆彬是年4季度最早重仓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的基金经理之一,过去一年非常好地把握了新能源波澜壮阔的行情。
在当时的访谈中,陆彬也旗帜鲜明地看好新能源产业链,也通过精准的产业判断,他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获得了年的股票型基金冠军,不可谓不优秀。(注:数据来源于晨星(中国),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年收益率在晨星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截至.12.31。)
有人可能会把陆彬看作新能源赛道的主题型选手同时风格也偏向于激进。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他既管理行业主题型基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也管理覆盖全市场的基金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实际上陆彬研究的宽度很广,覆盖了制造业、成长股、周期股,能力圈不局限在新能源。去年5月9日接任这只全市场的动态策略基金以来,截至4月23日,基金单位净值从2.一路涨到了3.,尽管期间经历了春节后的市场暴跌,近一年基金最大回撤也仅为11.08%,足见他在风险控制是上下了功夫的。
这一次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进步的陆彬。他通过汇丰晋信的PB-ROE体系做出市场策略的判断,通过管理研究部之后增加了对组合持仓的研究辅助,通过持续勤奋的研究,对大类资产的研究覆盖等等。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市场风格、同时非常注重控制回撤风险的价值成长型基金经理。
陆彬每一次访谈都观点鲜明,从不模棱两可。早在今年的年初,陆彬就写信呼吁同时借助媒体发声,认为今年市场的风险在于高估值的核心资产,而机会在于过去几年被抛弃的顺周期价值股。春节之后,市场也确实沿着陆彬的判断演绎。
经历了春节后的调整,陆彬认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风险已经得到释放,自下而上看机会很多,是主动承担风险的好时间。陆彬将股票分为四大类资产:核心资产、TMT成长、顺周期、价值股。在这四大类资产中,核心资产的绝大部分估值风险已经释放,未来是时间换空间;TMT成长中能找到一批中高速业绩增速,估值低于1倍PEG的企业;顺周期企业的盈利持续性大概率超过市场的一致预期;而金融股估值也在较低位置。
同时,陆彬认为碳中和或将成为新的结构性牛市主线,市场低估了碳中和带来的长期影响,包括能源结构调整,对于周期性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等等。特别是对锂电池和储能的需求,会带来超越市场预期的影响。
展望未来,陆彬认为年大部分机会在核心资产以外,通过不断地去翻石头,能找到一批具有结构性机会的公司。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陆彬的投资“金句”:
1.过去两个月的调整释放了绝大部分的估值风险,但大多数高估值白马股吸引力仍然不大
2.我现在比较乐观,市场上结构性机会很多。已经口口相传的风险,如美债利率上涨,多多少少已经反映在股价里面
3.对于TMT成长股一些细分赛道龙头,估值低时会被看作制造业,认为它们商业模式不太好,估值高时又被看作科技成长股。长期跟踪下来看,这批公司目前质地和估值匹配度非常高
4.周期行业预期差很大,盈利弹性也很高,这也正是周期行业的魅力所在
5.我自己的判断是,春节后的调整可能是老的结构性牛市结束;而新一轮结构性牛市的主线可能是碳中和
6.碳中和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目前市场交易的那些方向,它的影响会改变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渗透率和估值体系
7.现在是主动承担风险的好时候,现在不去承担风险,未来会有些被动
8.我把资产划分为四大类:核心资产、成长股、周期股、价值股。这四大类资产在我的组合中是比较均衡配置的
9.今年的市场适合那类“翻石头”的基金经理,如果只盯着核心资产看,会比较悲观,但从核心资产里面跳出来看,很多股票是有机会的
10.投资是长期的事,我希望头发花白的时候,还能活跃在一线做投资
自下而上看市场当下机会大于风险
朱昂:记得今年1月5日的时候,你写过一封信,认为年机会和风险并存,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你如何看待接下来的市场?
陆彬确实,我的观点可能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样,年初的时候就觉得今年是机会和风险并存。当时判断风险主要来自市场一批白马股的高估值。我们看到春节后因为美债持续向上,导致这一批高估值股票持续了下跌,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基本面关联度并不大,只是因为这些公司确实估值比较高,市场需要找到一个理由来做出决策。我们也看到春节前爆款基金特别多,春节后基金发行的数量虽然也还很多,但是边际递减效应很明显。
我在年初的时候,对市场确实保持比较中性的态度,在组合的配置上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执行,今年一月我的压力还是蛮大的,那时大幅低配了高估值的白马股,一度跑输市场不少。但现在回头看,年初的组合调整还是正确的,动态策略这只产品春节后的最大回撤11%左右,即便在收益率差不多的情况下,给持有人的体验是更好的。
我们对市场的观点并没有太大变化,一直认为是风险和机遇并存,在经历了春节后的这一轮调整后,我对市场的信心开始增加,看到的机会也更多了。
首先,过去两个月的调整释放了绝大部分的估值风险,不少股票的估值调整了30-50%。目前看不到核心资产还有很大的估值风险。但即便高估值核心资产回调超过30%,有的跌幅可能接近50%,我们并不认为现在有些公司的估值有很大吸引力。
其次,我们一度很担心资金面的“反身性”。对于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我们并不清楚。我们认为最好的投资者结构应该是椭圆形,最高风险和最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占据比较小的比例,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是一致的。最低风险的投资者是绝对收益者,一旦出现波动就会被动卖出;最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是杠杆资金,也同样在波动下会被动平仓。之前,我们最担心的投资者结构是哑铃型,两头的占比都很高,那么市场一波动就会出现资金互相踩踏的“反身性”。从这一轮的市场调整中,并没有看到很大的被动卖出压力,基金的赎回也不是很明显,资金面显著好于此前的预期。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我认为不会出现我们最害怕的单边暴跌。其实市场慢慢调整,我们是能从中找到不少结构性机会的。我现在比较乐观,市场上的结构性机会很多。市场上都已经口口相传的风险,比如说美债利率上涨,已经不是风险了,多多少少已经反映在股价里面了。
朱昂:能否说说对不同类型资产的看法。
陆彬第一类高估值的核心资产,目前已经释放了绝大部分的估值风险,未来半年到一年可能要用时间换空间,通过业绩的增长继续消化一部分估值,关于这一类资产,我们目前仍然持观望态度。
第二类是以TMT为代表的成长股,我们已经能找到许多增速20%以上,估值在20倍以下的公司。像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里的一些公司,现在估值不到20倍。汽车电子的一些公司今年业绩“可视性”很强,明年业绩“可视性”也很强,对于这一类公司,大方向是好判断的,业绩也是可跟踪的。况且,TMT成长股的高点是去年6月,至今也跌了差不多9个月了。我说的这些TMT成长股,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些核心资产,更多是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