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一生挚爱的军营,是我们温暖的家光 [复制链接]

1#

“你一生挚爱的*营,是我们温暖的家”

——记国防大学*治学院“英烈子女班”学员

编者按:年清明节前夕,原总*治部下发了“*队英模烈士子女成才培养工程”的通知,其中9项具体措施中有一项是举办“英烈子女班”。5年来,作为“英烈子女班”的承办院校之一,国防大学*治学院(原南京*治学院)一直把培育“英烈子女班”学员赓续红色基因的工作抓好抓实。在今年的清明节到来之际,又恰逢全*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重任”主题教育之时,本刊围绕国防大学*治学院“英烈子女班”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组织专题报道,以告慰英烈,激励后人。

清明节,对国防大学*治学院“英烈子女班”学员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中有73名学员的父亲为国捐躯。

万里长空且为忠*舞。年,在*和国家的关怀下,第一批英烈子女学员走进*校校园。5年来,在这块承载了父辈热血的沃土上,从*报国的信念正在拔节而生。在这个清明,父辈的音容笑貌,以及那些深藏在脑海的记忆片段,如同校门外滚滚而过的长江水,携着思念的浪花奔涌而来……

1.认同并传承英雄*

新学期伊始,“英烈子女班”学员队教导员蒋靖东就捧回一份沉甸甸的获奖通报。在学院组织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征文活动中,他带的“英烈子女班”本科学员,与硕士、博士以及任职教育班次学员“同场竞技”,取得骄人的成绩。

“英烈子女班”学员入学第一课: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感悟先烈牺牲精神。董澄摄/光明图片

“英烈子女班”学员进行队列训练。董澄摄/光明图片

认同并传承英雄*,是学员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学院专门安排了贯穿教学全程的理想信念“必修课”。在刚刚过去的“诵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中,学员们自发组织起创新理论学习园地。“入伍前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这么热爱*队,现在我知道,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学员马越说。学院还通过课堂学习、故事分享、心得交流,引领学员把父辈的牺牲和我*我*的光荣历史有机融合,不断深化学员们对*的坚定信仰、对*队的无限热爱、对先烈精神的认同传承。

知恩报恩,父辈的足迹引领着青年学子的脚步。柯尔克孜族女学员库都孜·库尔班的家人曾得到*组织和人民*队慷慨的帮助,*地专家治好了她姐姐的疾病。入学后,库都孜两次递交入*申请书,她自豪地说:“爸爸,你深爱的*旗,就是我人生的底色。”

学员朱锐没有想到,与爸爸的重逢竟是在课堂上。那天,朱锐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学校学术会堂。刚一落座,他就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讲台上,他的爸爸,海*一级*士长朱桂全一脸笑容。显然,一身戎装的儿子让这个老兵十分满意。1个小时的教育课上,获得“爱舰精武模范士官”荣誉称号的朱桂全,向英烈子女班学员们讲述了自己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兵王”的历程。听着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朱锐的眼眶湿润了。他仿佛看到父亲在舰艇上忙碌的身影,听到了远航的汽笛。下课后,朱锐来到父亲身边,一个标准的*礼,两代*人的相逢,无声胜有声。

为了增强思想教育的铸*育人功效,学院紧密结合重大纪念日、学员入学和毕业等重要时机,邀请战斗英雄、优秀毕业学子、一线带兵骨干走进课堂,用生动真实的故事激发“英烈子女班”学员继承父辈殊勋、矢志建功*营的豪情。在大三学员高艳旭的相册里,一张自己没有佩戴*衔的照片格外显眼。照片里,刚刚入伍的她青涩稚嫩,崭新的*装上还留着折叠的痕迹。她的身后,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鲜花翠柏之间。入学后的3年里,高艳旭和同学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先后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地教学,在仰望先烈的心灵旅程中坚定信仰的坐标。

“我们是冠*!”发出这条朋友圈时,学员郝澄波的手有些颤抖,他甚至顾不上擦去滴在手机屏幕上的汗珠。就在几分钟前,他指挥同学们在学院“五月歌会”上以一曲《来吧硝烟,来吧战场》赢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这首唱出英雄气概的歌曲,凝聚了学员们一个多月的心血。一次次衣服湿透、嗓子喊哑,可没有一个人抱怨。学员骆腾的父亲在边境作战中双目失明,全身负伤58处,唱起这首战歌,*人的热血在他的心底激荡:“我也要像爸爸一样,用生命捍卫*旗的荣光!”从舞台上的激情澎湃,到强*故事会上的娓娓道来;从读书园地的交流分享,到辩论赛场上的唇枪舌剑……红色文化的暖流正浇灌着信仰的种子,在一批批英烈子女学员的心底深深扎根。

2.接续英雄气,投身强*实践

“这个小姑娘,有股子拼劲儿!”送走了前来请教问题的学员赵晋,教授卢继元心中感慨。那段时间,得知学校要举行“四会”*治教员比赛,赵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爸爸生前就是一名优秀的*工干部,他一定希望我像他一样!”“女儿要是我的兵就好了。”父亲留下的日记本里,这句话始终萦绕在赵晋的脑海。为了讲好这堂课,深夜无人的自习室、周末冷寂的教室、空无一人的学术会堂都有她背稿试讲的身影,就连中午午休她都对着“*容镜”反复练习。最终,赵晋捧起了“四会”*治教员全院总决赛第一名的奖杯。

用行动接续英雄气。学员的父辈为*和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学员像父辈一样砺胆激气、投身强*实践,就是最好的传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虽然父亲的陪伴遥不可及,可学员们却在*营找到了对于陪伴的另一种解读——你没能陪着我长大,但你的梦想将陪着我前进。学员韦舒怡的父亲、战斗英雄韦昌进是我国首批“八一勋章”荣获者。在备战上级机关组织的强*故事会中,韦舒怡突发胃病,医院输液回来就又走上讲台反复练习。她说:“爸爸在战场上身负重伤高喊向我开炮,我这点疼算得了什么?”学员张铭被诊断患上了脂肪瘤,经过手术治疗,伤口还没完全愈合的她就主动要求参加体能摸底考核。考核顺利结束,她却因为伤口遇到汗水感染而留下了伤疤。

父辈就是学员们最好的榜样,要想和父辈一样建功*营,就必须敢于吃苦,练就和父辈一样的强*本领。在这个学员队,学习互助组、体能互助组等学员们自发成立的小组很受欢迎。训练场上,学员们自觉加练,时常下午刚刚训练完毕,晚自习后又能看到学员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深夜,他们废寝忘食地补习文化知识,走廊里背诵英语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说:“*营的一草一木都有爸爸的影子,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因为爸爸就在身边!”

3.用行动传递英雄大爱

学员张岳是在来到学院后才真正读懂了父亲。入伍前,他一直不理解爸爸为什么总是那么忙,甚至对“抢走”爸爸的工作心生误解,甚至不愿融入*校生活。“爸爸的肩头,既有家的担子、更有国的重任,他用生命爱着*队,也爱着家。”入学后,新训班长的话让张岳如梦方醒。轻轻掖好的被角、热气腾腾的早餐、生日时放在床头的小礼物,*营让他再次感到父亲般的温暖,向往着父亲的境界。从那以后,张岳像是变了一个人,他主动请缨担负学员队新闻报道的任务,通过晚上汗流浃背的刻苦加练成为队里的体能训练员,同学们几乎看不到他休息。“爸爸在时,我感觉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忙碌,我也要像他一样,用行动守卫我们的国与家!”

“学员曾有过失去至亲的悲痛,我们有义务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英烈的后代在*营找到归属、找到向往。”学员队队长吕巍说。“祝你生日快乐……”俱乐部里,欢声笑语伴着跃动的烛光徜徉在学员们心间。每个月初,“英烈子女班”的学员们都会举行集体生日会,精彩的小游戏、暖心的祝福语,学员们的心越贴越近。“一二!嘿嘿!”操场上,学员们正在夜训。十公里的距离,大家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阵型——训练尖子在队伍首尾、互助组在中间,就像高飞的雁阵,集体的力量让他们一路向前。

*营温暖了这群学员,而他们用行动传递英雄的大爱。在学员李洋的记忆里,爸爸的样子英勇而壮烈。那一年,担负向灾区运送物资的爸爸突遇路基坍塌,他奋力把战友推出驾驶室,自己却坠入悬崖。父亲离开了,但他对战友的深情却早已融入李洋内心。在学员队,李洋担负着管理女生区队的任务。几十个小姐妹,无论谁有了心事,都愿意找她倾诉。即便学习训练压力再大,只要有同学求助,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每逢年节,学员们都会来到驻地的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卫生,给老人们带来自编自演的节目。许多学员还用津贴费为老人购买营养品,面对这群“兵儿女”,一位离休老干部深有感触:“孩子们,遇上你们,我这辈子知足了。”

学员梁雨涵的父亲在边境作战中荣立一等功,一次队里组织献血活动,当时队领导看到纤细瘦弱的梁雨涵身体不适,便没有让她参加献血活动,医院看病的途中,登上一辆流动献血车捐献了毫升鲜血,归队后她对此事只字未提,参加体能训练时,体弱气虚的她晕倒在训练场,同学看到她口袋里的献血证才明白了一切。

“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放心吧爸爸,你一生挚爱的*营,就是我们温暖的家!”这个清明节,学员们的心里话令人动容。

(光明日报通讯员陈兴风董澄光明日报记者刘小兵)

《光明日报》(年03月31日07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