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598871.html《建筑》总体变化情况
1.教材总体变动比例:15%左右。整体变化不大,主要是增加、修改、删除了部分内容。变化部分细枝末节的改动,对备考影响不是很大。
2.教材售价:无变化(72元)。
3.页码变化:新增1页。
4.大纲情况:无变化。
5.体系变化:无变化。
第一章:2A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A建筑工程技术要求
2A建筑构造要求
2A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2A建筑材料
2A建筑工程专业施工技术
2A施工测量技术
2A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A主体纟吉构工程施工技术
2A防水与保温工程施工技术
2A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
2A建筑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
变动1:2A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新教材P1:修改内容
一、民用建筑分类
建筑物通常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工业建筑是供生产使用的建筑物,民用建筑是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农业建筑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又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公共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如图书馆、车站、办公楼、电影院、宾馆、医院等。
旧教材P1
一、民用建筑分类
建筑物通常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工业建筑是供生产使用的建筑物,民用建筑是供人们从事非生产性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农业建筑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又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公共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各类社会、文化、经济、*治等活动的建筑物,如图书馆、车站、办公楼、电影院、宾馆、医院等。
新教材P3:增加、修改
三、民用建筑的构造
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2)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装饰构件、花架、空调冷却塔等设施、设备。
(6)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旧教材P3
三、民用建筑的构造
3.民用建筑主要构造要求
(2)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突岀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装饰构件、花架、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6)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变动2:2A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新教材P8:新增内容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抗震设防的各类建筑与市*工程,根据其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与市*工程,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与市*工程;
乙类: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与市*工程,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与市*工程;
丙类:标准设防类,指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与市*工程;
丁类:适度设防类,指使用土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设防要求的建筑与市*工程。
旧教材P8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变动3:2A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新教材P21:删除、增加
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二)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要求
2.箍筋
箍筋主要是承担剪力的,在构造上还能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以便绑扎成钢筋骨架。箍筋宜采用HRB,HRBF,HPB,HRB,HRBF钢筋,其数量(直径和间距)由计算确定。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有抗震要求时为10d),d为箍筋直径。
旧教材P21:
一、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二)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要求
2.箍筋
箍筋主要是承担剪力的,在构造上还能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以便绑扎成钢筋骨架。箍筋宜采用HRB,HRBF,HPB,HRB,HRBF钢筋,也可采用HRB钢筋,其数量(直径和间距)由计算确定。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变动4:2A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新教材P23:整体变动
二、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7-对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如下/p>
(一)基本规定
1.砌体结构应布置合理、受力明确、传力途径合理,并应保证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根据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砂浆和混凝土质量控制、砂浆拌合工艺、砌筑工人技术等级四个要素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级,设计工作年限50年及以上的砌体结构工程,应为A级或B级。
3.砌体结构应选择满足工程耐久性要求的材料,建筑与结构构造应有利于防止雨雪、温气和侵蚀性介质对砌体的危害。
4.环境类别为2类~5类条件下砌体结构的钢筋应采取防腐处理或其他保护措施。
5.处于环境类别为4类、5类条件下的砌体结构应采取抗侵蚀和耐腐蚀措施。
(二)材料要求
1.砌体结构材料应根据其承载性能、节能环保性能、使用环境条件合理选用。
2.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应对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的主要性能进行检验。
3.砌体结构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非蒸压硅酸盐砌块及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4.砌体结构应推广应用以废弃砖瓦、混凝土块、渣土等废弃物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砌块。
5.夹心墙的外叶墙的砖及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6.填充墙的块材最低强度等级应满足:内墙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应为MU3.5,外墙应为MU5;内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为A2.5,外墙应为A3.5。
7.下列部位或环境中的填充墙不应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
(1)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
(2)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
(3)砌体表面温度高于80℃的部位/p>
(4)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8.砌筑砂浆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工作年限大于和等于25年的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为M5;设计工作年限小于25年的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为M2.5;
(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为Ma5.0;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为Ms5.0;
(3)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砌体为Mb5;
(4)混凝土砌块、煤肝石混凝土砌块为Mb7.5;
(5)配筋砌块砌体为Mb10;
(6)毛料石、毛石砌体为M5。
9.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块体强度等级的1.5倍。
(三)设计要求
1.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焊接网。
2.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屋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mm;
(2)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梁或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未直接搁置在圈梁上时,在内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mm,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mm;
(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端钢筋应与支座处沿墙或圈梁配置的纵筋绑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4)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与现浇板可靠连接;
(5)当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6)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3.承受吊车荷载的单层砌体结构应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承重墙梁不应采用无筋砌体构件支承。
5.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当层数为3层、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6.圈梁宽度不应小于mm,高度不应小于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mm。
7.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底部现浇混凝土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mm;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mmXmm,圆柱直径不应小于mm。
8.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应全部用灌孔混凝土灌实。
9.填充墙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防护和防止平面外倒塌要求。
旧教材P23
二、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砌体结构的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墙体的构造要求包括以下方面/p>
(1)预制钢筋捏凝土板在昆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接,且同时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士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mm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连接:
1)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70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2)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并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3)预制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入现浇板中进行连接后,再浇筑现浇板。
(2)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mm、mm墙厚设26拉结筋,厚度大于mm的墙体平均每mm墙厚设1根直径6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少于mm,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mm。
(3)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可靠连接,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和防护要求。
(4)在砌体中埋设管道时,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5)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根不小于4mm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mm,网片每端应伸出该垂直缝不小于mm)。
(6)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混凝土沿全墙高灌实。
(7)框架填充墙墙体厚度不应小于90mm,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Mb5、Ms5)。
(8)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方法时,墙体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方法时,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度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变动5:2A钢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新教材P26:整体修改
二、钢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通用规范}GB56——对钢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如下/p>
(一)钢结构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满足适用、经济和耐久性要求;
2.提高工部程建设质量和运营维护水平;
3.符合国家节能、环保、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等*策;
4.符合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鼓励新技术应用。
(二)基本规定
当施工方法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时,应进行施工方法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分析,并应对施工阶段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进行验算。
(三)材料要求
钢结构承重构件所用的钢材应具有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抗拉强度和磷、硫含量的合格保证,在低温使用环境下尚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或碳当量的合格保证。
(四)设计要求
1.螺栓孔加工精度、高强度螺栓施加的预拉力、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连接板摩擦面处理工艺应保证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已施加过预拉力的高强度螺栓拆卸后不应作为受力螺栓循环使用。
2.焊接材料应与母材相匹配。焊缝应采用减少垂直于厚度方向的焊接收缩应力的坡口形式与构造措施。
3.钢结构承受动荷载且需进行疲劳验算时,严禁使用塞焊、槽焊、电渣焊和气电立焊接头。
4.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且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连接。
5.栓焊并用连接应按全部剪力由焊缝承担的原则,对焊缝进行疲劳验算。
6.焊接结构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尺寸,避免焊缝密集交叉。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连接应采用双螺母或其他防止螺母松动的有效措施。
7.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结构计算时应考虑构件的下列变形:
(1)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p>
(2)柱的弯曲、轴向、剪切变形;
(3)支撑的轴向变形;
(4)剪力墙板和延性墙板的剪切变形:
(5)消能梁段的剪切、弯曲和轴向变形;
(6)楼板的变形。
(五)施工要求
1.构件工厂加工制作应采用机械化与自动化等工业化方式,并应采用信息化管理。
2.钢结构安装方法和顺序应根据结构特点、施工现场情况等确定,安装时应形成稳固的空间刚度单元。测量、校正时应考虑温度、日照和焊接变形等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3.钢结构吊装作业必须在起重设备的额定起重量范围内进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钩等吊具应经检验合格,并应在其额定许用荷载范围内使用。
4.对于大型复杂钢结构,应进行施工成形过程计算,并应进行施工过程监测;索膜结构或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张拉时应遵循分级、对称、匀速、同步的原则。
5.钢结构施工方案应包含专门的防护施工内容,或编制防护施工专项方案,应明确现场防护施工的操作方法和环境保护措施。
6.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焊接工艺参数、预热和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制定焊接操作规程。
7.全部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要求全焊透的一级、二级焊缝应进行内部缺陷无损检测,一级焊缝探伤比例应为%,三级焊缝探伤比例应不低于20%。
旧教材P25
二、钢结构的技术要求
1.钢结构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删除)
(1)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构件布置;
(2)材料选用;
(3)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4)结构的极限状态验算;
(5)结构、构件及连接的构造;
(6)抗火设计;
(7)制作、安装、防腐和防火等要求;
(8)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2.钢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构件或连接的强度破坏、疲劳破坏、脆性断裂、因过度变形而不适用于继续承载,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和结构倾覆;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或非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混凝土裂缝)。
3.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68—和《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8的规定。对于可能遭受火灾、爆炸、冲击等偶然作用,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重要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应取为二级,其他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三级。
4.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应包括预应力施工(单次或多次预应力方案)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各种工况。应对结构、构件和节点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预应力索膜结构设计应包括找形分析、荷载分析及裁剪分析三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必要时还应进行施工过程分析。对于使用阶段需要换索的工况,在计算、构造及施工方案上应预先考虑。
5.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构件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并符合防火、防腐蚀要求。宜优先采用通用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
6.钢结构的构造应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维护并使结构受力简单明确,减少应力集中,避免材料三向受拉。以受风载为主的空腹结构,应尽量减少受风面积。钢结构设计应考虑制作、运输和安装的经济合理与施工方便。
7.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设计所需的附加保证项目和所采用的规范。此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面刨平顶紧部位、钢结构防护要求及措施、对施工的要求。对抗震设防的钢结构,关键连接部位应注明其连接的细部构造、尺寸,同时注明在塑性耗能区采用钢材的最大允许屈服应力。
8.钢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措施和施工过程对结构的影响。当施工方法或顺序对主体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时,应进行施工阶段分析验算。钢结构的安装连接应釆用传力可靠、制作方便、连接简单、便于调整的构造形式并应考虑临时定位措施。
9.钢结构材料选择应遵循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综合考虑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价格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屈服强度、伸长率、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或碳当量)的合格保证。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当选用Q钢时,其脱氧方法应选用镇静钢。
变动6:2A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新教材P28
旧教材P27
新教材P28:修改、删除
把所有“下屈服强度”修改为“屈服强度”,删除:所有HRB及相关内容
(1)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不小于1.25;
(2)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表2A规定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之比不大于1.30;
旧教材P27:
(1)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下屈服强度之比不小于1.25;
(2)钢筋实测下屈服强度与表2A规定的下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国家标准还规定,热轧带肋钢筋应在其表面轧上牌号标志、生产企业序号(许可证后3位数字)和公称直径毫米数字,还可轧上经注册的厂名(或商标)。钢筋牌号以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加英文字母表示,HRB,HRB,HRB分别以4、5、6表示,HRBF,HRBF分别以C4、C5表示,HRBE,HRBE分别以4E、5E表示,HRBFE,HRBFE分别以C4E、C5E表示。厂名以汉语拼音字头表示。公称直径毫米数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变动7:2A饰面石材、陶瓷的特性和应用
新教材P36:修改
一、饰面石材
(一)天然花岗石
建筑装饰工程上所指的花岗石是指以花岗岩为代表的一类装饰石材,
新教材P37:修改
(二)天然大理石
天然大理石板材按板材的加工质量和外观质量分为A、B、C三级。
天然大理石板材的技术要求包括加工质量、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地面、楼梯踏步、台面等易磨损部位耐磨度不小于10cm-3
旧教材P35:
—、饰面石材
(一)天然花岗石
建筑装饰工程上所指的花岗石是指以花岗石为代表的一类装饰石材,
(二)天然大理石
天然大理石板材按板材的规格尺寸偏差、平面度公差、角度公差及外观质量分为优等(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等级。
天然大理石板材的技术要求包括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平面度允许公差、角度允许公差、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耐磨度不小于10cm-3
变动8:2A木材、木制品的特性和应用
新教材P39:全修改
二、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一)实木地板
实木地板是指未经拼接、覆贴的单块木材直接加工而成的地板。按表面形态分类实木地板可分为平面实木地板、非平面实木地板;按照表面有无涂饰分类分为涂饰实木地板和未涂饰实木地板;按表面涂饰类型分为漆饰实木地板和油饰实木地板;按加工工艺分为普通实木地板、仿古实术地板。平面实木地板按外观质量、理化性能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非平面实木地板不分等级。其中理化性能指标有:含水率(6.0%≤含水率≤我国各使用地区的平衡含水率)、漆膜表面耐磨(优等品运0.08g/r,且漆膜未磨透、合格品≤0.12g/r,且漆膜未磨透)、漆膜附着力(优等品运级,合格品运级)、漆膜硬度和漆膜表面耐污染、重金属含量(限色漆)等。
旧教材P38:
二、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一)实木地板
实木地板是指用木材直接加工而成的地板。按形状分类实木地板可分为梅接实木地板、平接实木地板、仿古实木地板;按照表面油污涂饰分类分为涂饰实木地板和未涂饰实木地板;按表面涂饰类型分为漆饰实木地板和油饰实木地板。实木地板的技术要求有分等级、外观质量、加工精度、物理力学性能。其中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有:含水率(7%≤含水率≤我国各使用地区的平衡含水率)、漆板表面耐磨、漆膜附着力和漆膜硬度等。根据产品的外观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实木地板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及合格品。
变动9:2A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新教材P41:修改
防火玻璃是指在规定的耐火试验中能够保持其完整性和隔热性的安全玻璃。防火玻璃按结构可分为复合防火玻璃(FFB)和单片防火玻璃(DFB)。复合防火玻璃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玻璃复合而成或由一层玻璃和有机材料复合而成,并应满足相应耐火等级要求。单片防火玻璃是由单层玻璃构成,并应满足相应耐火性能要求。防火玻璃按耐火性能指标分为隔热型防火玻璃(A类)和非隔热型防火玻璃(C类)两类。A类防火玻璃要同时满足耐火完整性、耐火隔热性的要求;C类防火玻璃仅满足耐火完整性的要求。防火玻璃按耐火极限可分为五个等级,其耐火时间分别为不小于3h、2h、1.5h、1h、0.5h。防火玻璃常用作建筑物的防火门、窗和隔断的玻璃。
旧教材P40:
防火玻璃是指在规定的耐火试验中能够保持其完整性和隔热性的安全玻璃。防火玻璃按结构可分为复合防火玻璃(FFB)和单片防火玻璃(DFB)。复合防火玻璃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玻璃复合而成或和有机材料复合而成,并应满足相应耐火等级要求。单片防火玻璃是由单层玻璃构成,并应满足相应耐火等级要求。防火玻璃按耐火性能指标分为隔热型防火玻璃(A类)和非隔热型防火玻璃(C类)两类。A类防火玻璃要同时满足耐火完整性、耐火隔热性的要求;C类防火玻璃仅满足耐火完整性的要求。以上两类防火玻璃按耐火等级可分为五级,其相应耐火指标下的耐火时间分别对应不小于3h、2h、1.5h、1h、0.5h。防火玻璃常用作建筑物的防火门、窗和隔断的玻璃。
变动10:2A312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新教材P51:
三、结构施工测量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
(1)总平面图;
(2)建筑物设计说明:
(3)建筑物轴线平面图,
(4)建筑物基础平面图,
(5)设备基础图;
(6)土方开挖图;
(7)建筑物结构图;
(8)建筑物装修图;
(9)管网图;
(10)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点位分布图。
旧教材P49:
三、结构施工测量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
(1)总平面图;
(2)建筑物设计说明;
(3)建筑物轴线平面图;
(4)建筑物基础平面图;
(5)设备基础图;
(6)土方开挖图;
(7)建筑物结构图;
(8)管网图;
(9)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点位分布图。
变动11:2A31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52:修改
二、土方回填
(二)基底处理
(3)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可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接合和防止滑动。
旧教材P51:
二、土方回填
(二)基底处理
(3)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可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不大于1m,台阶高宽比为1:2。然后分层填土,以利接合和防止滑动。
变动12:2A人工降排地下水施工技术
新教材P53:新增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题,如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土方开挖困难,而且易造成边坡失稳、流沙、管涌等破坏现象,影响工程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基坑施工时必须做好降排水措施。
一、明沟、集水井排水
(1)明沟、集水井排水是指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5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新教材P54:删除
二、降水
旧教材P52: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题,如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土方开挖困难,而且易造成边坡失稳、流沙、管涌等破坏现象,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基坑施工时必须做好降排水措施。
旧教材P52:删除
二、降水
(6)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
变动13:2A基坑验槽与局部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新教材P54:修改
一、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除外);
(3)地基基础设计文件;
(4)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等。
二、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5)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说明或图纸。
旧教材P53: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
(1)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3)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二、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5)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变动14:2A33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62:修改
一、模板工程
(一)常见模板体系及其特性
(3)铝合金模板体系:采用铝合金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形状挤压而成的形面板,按模数制作成不同尺寸的模板,配以相应的卡件、早拆柱头、可调支撑、背楞等组成的体系。优点是强度高、整体性好、拼装灵活、拆装方便、周转率高、占用机械少等;缺点是拼缝多、人工拼装、倒运频繁等。
旧教材P61:
一、模板工程
(一)常见模板体系及其特性
(3)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体系:它是以热轧异型钢为钢框架,以覆面胶合板作板面,并加焊若干钢肋承托面板的一种组合式模板。与组合钢模板比,其特点为自重轻、用钢量少、面积大、模板拼缝少、维修方便等。
变动15:2A33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66:删除
(五)钢筋加工
旧教材64:
(五)钢筋加工
(2)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5)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曲成型可釆用钢筋弯曲机、四头弯筋机及手工弯曲工具等进行。钢筋弯折可采用专用设备一次弯折到位,不得反复弯折。对于弯折过度的钢筋,不得回弯。
变动16:2A33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68:修改
三、混疑土工程
(4)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预应力混凝土限制在0.02g/m以下,普通钢筋混凝土限制在0.02~0.2kg/m。
旧教材67:
三、混疑土工程
(4)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对钢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6%;对预应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2%。
变动17:2A防水与保温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89:新增
二、防水混凝土施工
(3)防水混凝土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kg/m,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的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kg/m;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防水混凝土宜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
~mm,坍落度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含量不得大于3kg/m,氯离子含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旧教材88:
二、防水混凝土施工
(3)防水混凝土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kg/m,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的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kg/m;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防水混凝土宜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掺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
变动18:2A343层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94:新增
(三)屋面防水基本要求
(1)
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采用质量轻、吸水率低和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坡度宜为2%;檐沟、天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找坡应按屋面排水方向和设计坡度要求进行,找坡层最薄处厚度不宜小于20mm。
旧教材93:
(三)屋面防水基本要求
(1)
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釆用质量轻、吸水率低和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坡度宜为2%。找坡应按屋面排水方向和设计坡度要求进行,找坡层最薄处厚度不宜小于20mm。
变动19:2A353地面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修改
(七)成品保护
(2)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人造石板块、料石、大理石、花岗石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时,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当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旧教材:
(七)成品保护
(2)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料石、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材料,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透气材料,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14d;当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变动20:2A355门窗工程施工技术
新教材P:修改
三、塑料门窗
2.门窗框安装
(2)门窗框固定:
2)砖墙洞口或空心砖洞口应用膨胀螺钉固定,不得固定在砖缝处;
(3)安装组合窗时,应从洞口的一端按顺序安装。拼橙料与混凝土连接可与连接件搭接,也可与预埋件或连接件焊接。拼橙料与砖墙连接可采用预留洞口,拼槿料两端应插入预留洞中。当门窗与拼樘料连接时,应先将两窗框与拼樘料卡接,然后用自钻自攻螺钉拧紧,其间距不得大于mm。紧固件端头及拼樘料与窗框之间缝隙也应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旧教材:
三、塑料门窗
2.门窗框安装
(2)门窗框固定:
2)砖墙洞口应用膨胀螺钉固定,不得固定在砖缝处,并严禁用射钉固定;
(3)安装组合窗时,应从洞口的一端按顺序安装。拼槿料与混凝土连接可与连接件搭接,也可与预埋件或连接件焊接。拼槿料与砖墙连接可采用预留洞口,拼橙料两端应插入预留洞中。当窗框与拼樘料连接时,应先将两窗框与拼樘料卡接,然后用自钻自攻螺钉拧紧。紧固件端头及拼樘料与窗框之间缝隙用嵌缝油膏密封处理。
第二章:2A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2A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2A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2A330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A34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2A350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2A36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A370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A380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管理
2A390建筑工程验收管理
变动21:2A331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新教材P:增加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1)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绿色施工、造价等方面的要求;
旧教材: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1)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的要求;
变动22:2A333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确定
新教材P:新增
四、钢筋混凝土工程
(1)确定模板类型及模板支撑体系,对于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还需进行模板设计及绘制模板放样图。
旧教材:
四、钢筋混凝土工程
(1)确定模板类型及模板支撑体系,对于复杂的还需进行模板设计及绘制模板放样图。
变动23:2A34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新教材P:新增
四、职业病的防治
(9)引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应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专款专用,不得以补贴形式发放给个人。
旧教材:
四、职业病的防治
(9)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专款专用。
变动24:2A368建筑幕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新教材P:修改
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的一般规定:
(2)幕墙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规定
1)相同设计、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幕墙工程每0㎡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0㎡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旧教材:
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验收的一般规定:
(2)幕墙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规定
1)相同设计、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幕墙工程每~0㎡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新教材P、:内容全变
(3)玻璃幕墙使用的玻璃应符合下列规定
旧教材、:
(3)玻璃幕墙使用的玻璃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三章:2A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2A330建筑工程相关法规
2A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规
2A330建筑工程标准
2A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标准
2A建筑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2A33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2A340建筑工程节能与环境控制相关技术标准
2A330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
变动25:2A331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新教材P、:修改
二、《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的强制性条文
15条
旧教材、:
二、《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的强制性条文
9条
变动26:2A341节能建筑评价的有关要求
新教材P:修改
四、公共建筑
4.运营管理
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应低于26°C,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应高于20°C。
旧教材:
四、公共建筑
4.运营管理
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应低于28℃,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应高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