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献新时代礼赞劳动者中国甘肃网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医院那个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陈永刚

陈永刚为病人检查身体。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银辉

翟宗亮

翟宗亮(左)与同事探讨一体化深基坑作业智能机的升级。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送变电公司供图

李燕玲

李燕玲(右三)向纳税人宣传最新的税收*策及申报流程。

受访者本人供图

赵平华

工作中的赵平华(右)。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金光宏

“使命在肩·奉献”主题报道百年风华路,奋进正当时。奋斗,是解锁中国奇迹的密码,是擘画新时代的画笔;奉献是人生温暖的亮色,是人生无悔的付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使命在肩·奉献”主题报道,聚焦不同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员,讲述他们奋斗的故事,展现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以此向每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

陈永刚:是医者,是*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银辉

4月27日,医院门诊楼二层的肛肠专家门诊室内,一位头发灰白的医生正在问诊,语气温和柔缓。

“大夫,娃娃肚子疼。”

“几天了?吐了没?”

……

这位医生叫陈永刚,今年54岁,是医院普外科主任、医院工会主席。从医29年,陈永刚记不得自己看过多少病人,做过多少次手术。走在陇西的大街上,总有人会和他打招呼,儿子诧异他怎么认识这么多朋友。“爸爸曾经帮他们看过病,都是爸爸的病人。”陈永刚告诉儿子。

回忆起从业经历,陈永刚说,最初他是一名*人,在部队当了三年兵,复员后被分配到医院从事后勤工作。

“当时我在药房收费,有一次看到一个得急性胃穿孔的病人,疼得要死要活,医院的门就喊‘大夫,大夫……’”从那时起,陈永刚决心学医,他要做一名能帮人治病的医生。

年起,陈永刚在定西卫校脱产学习3年后,医院,穿上了洁白神圣的医生服。

“虽然之前师傅手把手带了4年,但轮到我主刀时,还是很紧张。我第一次独立做手术是为菜子镇一位76岁的老大爷。”陈永刚说,经历过第一次独立主刀完成手术后,自信了不少,不再那么紧张,但心中的慎重直至今日并没有减少丝毫。

“温和,待人好”,这是陈永刚留给患者张列英最深的印象。因混合痔和腹部巨大脂肪瘤,张列英于5天前刚做完手术。“我们病人家属难免会在手术前问很多问题,陈医生不厌其烦,他很和蔼,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清清楚楚,这让我们心里也踏实了。”张列英的儿子王宏伟告诉记者。

“当医生把我的脾气也磨没了。”陈永刚说,“我是当过兵的,急性子。但病人已经很痛苦了,所以我对病人一视同仁,都耐心地去沟通。”也正是这份好性子,让陈永刚和病人总能彼此信任、理解,从未发生误解和矛盾。

在白色大褂的左领上,陈永刚端端正正佩戴着一枚*徽。有着35年*龄的陈永刚,将为民情怀厚植心中。县卫生局*委组建*员志愿者服务队,陈永刚主动报名,在腊月最冷天送医下乡。

陈永刚说,义诊很辛苦,但能帮到需要的人,所以,每一年的送医下乡,陈永刚都积极参加。

说起陈永刚,同事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医者仁心、*员先锋,他都当之无愧。和陈永刚搭档了10余年的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原彦君说,面对便秘的老人,灌肠效果不是很明显时,陈永刚会直接用手帮他们掏出排泄物,从没听陈永刚抱怨过。

“别看陈主任50多岁了,他还在坚持学习,学术上是模范先锋,是我们的带头人。医院的专家沟通,学习新技术,精益求精。”原彦君说。

陈永刚于医院开展了首例直肠癌麦氏术,弥补了医院这项手术的空白。

“作为医生,我看到病人治愈医院,就是最大的满足。他们治愈了,我也放心了。作为*员,就要起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陈永刚说。

翟宗亮:锤炼“匠心”促创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沈丽莉通讯员李海峰

经过多年不断改革发展和探索创新,如今,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送变电公司电建装备,实现从人拉肩扛和人推绞磨到智能化设备施工,从马车运输到重力索道运输的转变。

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荣誉获得者,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翟宗亮。

在我国电力施工领域,输电线路架线长期采用“人拉肩扛”、机械绞磨等方式,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进了牵张设备。然而,国外设备的技术垄断、价格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电网施工企业。

“年,我们成立施工机具研究所,专门研究解决线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并率先在国内完成样机制作。”翟宗亮说。

多年来,为了获取新产品在现场使用的数据和改进思路,翟宗亮经常深入施工一线,在通讯受阻的大山里一待就是三四个月,为了画图研究而忘记了吃饭,走路时翻阅书籍,坐车时凝神苦想……

年7月,多功能牵引机研制成功;年至年,“集控智能张力放线系统”搭载智能技术创新成果出炉;年,牵张两场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集中控制装置的系列化,在±千伏直流灵邵线等近10个特高压重点工程使用。通过不断的国产化改造、技术消化吸收和施工现场实际应用,牵张设备实现了从机械式到智能集控的转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翟宗亮的技术追求,也是他一生奉行的工作目标。

GIS设备是变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的安装对外部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为解决长期采用简易工棚或高成本租用GIS设备厂家的安装室的现状,翟宗亮结合多家GIS厂家的典型设备尺寸,通过搭建无尘正压安装系统,结合空气净化设备、工业空调、除湿发生器等设备的协同控制,为GIS设备提供了清洁的安装环境。此外,通过配备一体化数字联网监控系统,实时传输视频画面监控安装情况,抓拍安装画面,了解当前室内空气参数或查阅历史记录,实现了安装施工的全过程远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年9月29日,GIS除尘室在武山千伏变电站工程、甘肃武威古浪县城千伏变电站成功使用。

在科技攻关一线,翟宗亮始终把打造优秀的技术群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

对翟宗亮来说,每个项目的开展,取得成果不是唯一的目的,通过研发工作为公司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也是重要的使命。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硕果累累,“碳纤维导线展放用张力设备”“可集控智能化牵张两用机”“入地电缆展放支架”和“80吨地辊式电缆展放设备”等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

4月27日,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动员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翟宗亮作为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进京参加全国表彰。“不断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施工一线服务。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主动选择技能岗位,将工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他说。

李燕玲:巾帼绽彩争“头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安志鹏

从事税务工作19年来,从基层分局到市局机关,从普通干部到科长,她总是巾帼不让须眉,有着一股“拼命三郎”的干劲。

她,就是“80后”庆阳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李燕玲。

李燕玲把“立志学好业务、练就过硬本领”作为座右铭,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永不停歇的学习劲头。学习,成为她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宝”。

单位组织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倡导报考注册税务师考试等,她都积极克服困难,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已成为她多年来的习惯。

在持之以恒、默默钻研中,她渐渐成长为系统的业务标兵,荣获全省税务系统“最佳风采奖”,入选“国家税务总局人才库”。她曾3次代表省税务局参加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三比一展”活动和全国税务系统业务大比武考试,还带领和指导系统其他同仁比学赶超,帮助近百名职工在各级业务比武中获得“业务标兵”称号。

年,李燕玲进入庆阳市税务局工作,先在计财科工作,后负责征管和纳税服务科工作,挑起了庆阳市“营改增”的重任。

进入新部门,她一边学习*策知识,一边组织力量摸查管户底子、开展税款清缴。经过大量的扎实准备,1.2万户纳税户按时顺利移交,圆满完成“营改增”试点工作任务,她也因此被评为庆阳市“营改增”工作先进个人。

在“金税三期”上线中,她有条不紊地组织完成了全员培训、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双轨运行等工作,确保类项业务平稳有序运行。

随后,无论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还是“放管服”改革等,她总冲锋在前,白天赴一线调研指导,晚上加班到深夜,潜心学习*策,梳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年,在减税降费“大考”中,身兼*策制度组组长和征管信息化组组长双重角色的李燕玲,早早地分税种、分行业为纳税人做好了“攻略”,并制作课件巡回授课60余次、受众近万人,积极参与疑点数据检查、数据比对、模块测试,成了系统公认的减税降费业务“专家”。

同时,她秉持“把创新变成习惯”的理念,在全省税务系统率先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开发并推广应用减税降费监控分析模块;先后组织完成5C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5大类38项考核指标的开发应用工作,其中18项指标被省税务局和国家税务总局采用。

“管好税是职责,服务好也是职责。”李燕玲说。她坚持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开展税务工作紧密结合,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与纳税人交心谈心、摸清税源底子,有针对性地宣传税收*策,最大限度帮助纳税人排忧解难。

兼任庆阳市税务局妇联主席的李燕玲,还是女职工的“好姐妹”,大伙一遇到困难就找她。李燕玲总是认真聆听,竭心尽力去帮助,大家都喜欢叫她“贴心人”“心灵师”。

这些年,李燕玲先后获得“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和“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但她始终不骄不躁、踏实干事,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税务人的责任与担当,用奉献和作为展示巾帼风采与力量。

赵平华:施工作业“开路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通讯员金光宏

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不善言谈,但双目炯炯有神。这是一个常年在野外工作的西北硬汉。

他就是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ZQ2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职工赵平华。

兰青提速改造、兰武二线、敦煌铁路、西格应急、西格二线、青藏铁路格拉扩能改造工程、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工程……从年参加工作至今,赵平华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把青春奉献给了铁路建设事业。

“测量是线路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每个线路工程的开始都是由测量队伍先找到设计路线。参加工作以来,我大都是与测量打交道,也基本都是线路施工第一批进场人员之一。”赵平华笑着说,自己就是路线施工作业的“开路人”。

年,在敦煌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中铁二十一局敦煌铁路第一项目部项目管段内,负责线下27公里的4座大桥、1座中桥和接轨站柳沟车站站改施工。接轨站这一段的轨道铺架,正是从赵平华所在的标段开始。

从寻找控制点到轨道线路铺架放样,施工前期赵平华做足了准备,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照调整,确保铺架线路轨迹的准确性。

“柳沟车站运营多年,既有线路与设计线路偏差较大,我们先后编制5套施工方案,经过反复测量计算,调整设计中线,积极组织方案实施,确保新修轨道与既有线路顺利连接,柳沟车站按期改造完成后得到设备管理单位好评。”赵平华说。

年2月,乌鞘岭山脚下大雪纷飞,西北大地还未从寒冬中苏醒,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

就在这个时候,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接到兰张三四线铁路施工的中标通知书。

疫情防控一刻不能放松,项目建设一刻不能耽误,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赵平华率先带领测量队伍进场了。

年2月14日,赵平华带领施工测量人员到达永登县武胜驿镇,此时的古镇武胜驿还处在封闭状态,通过疫情防控隔离观察后,赵平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兰张三四线铁路穿行荒山野岭,没有任何车辆行驶道路,甚至连供人行走的羊肠小道都没有,施工进场寻找测量控制点十分困难,赵平华和他的队伍只能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翻山越岭徒步前行,寻找设计的测量控制点。

高铁设计路径原地面高差极大,高程测量精度难以保证,赵平华通过多方考察了解,全面使用电子水准仪对高程进行精密控制,并引进3D扫描仪对隧道施工成果进行复测,极大地提高了山岭地区测量的工作效率,为兰张三四线按期完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现在,赵平华依旧坚守在兰张三四线的施工最前线,盯控着施工流程中的每一个要点。

“作为一名*员,奋战在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建设一线,我深感自豪。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我将认真把控每一个细节,为项目生产进度、安全、质量保驾护航。”赵平华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