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此丁香非彼丁香。彼丁香结着愁怨,在戴望舒的雨巷深处摇曳,梦一样的雨雾和泛*的油纸伞是她的标配。它有着粉紫色的柔弱娇美,有着清冷调的哀婉孤高。它是中国原产的木犀科属乔木,一般用于观赏。古代诗人常寄意于它,借其忧伤“心结”的意象来抒怀。
而此刻我手中的丁香,与戴望舒笔下的丁香不同,它是作为香药呈现的桃金娘科植物,是丁子香树的花蕾。没有人去等待它绽放的样子,当它还在含苞之时,一个个含英咀华的花骨朵便被采摘,晾晒干燥,直至呈现褐色或红棕色;阳光的能量渗透并存储在花苞里,与花朵的芳香精华发生反应,获得并最终释放出辛香浓烈之气,丁香的价值才开始得以发挥。
桃金娘科丁香,也叫“丁子香”,因干燥的花蕾状如丁子而得名。人们把干燥的花蕾称为“公丁香”,把干燥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因果实状若鸡舌,故在古籍中也常称“鸡舌香”。
李时珍曰:雄为丁香,雌为鸡舌。
丁香最早来自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它天生带着一种执著独立、神秘诱人、难以捉摸的气息。
古代欧洲人很早就在其杯盘之中,发现包含丁香在内的一些香辛料与肉交欢、入酒调味的气息是如此让人迷醉,这些香料甚至一度成为贵人们彰显财富、身份的工具。
他们的欲望也因此而膨胀,早期欧洲人所制定的香料航线上,蓬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原住民”丁香,是重要的香料征取对象。有人夸张地说,当欧洲船员们还航行在海上,远远就能嗅到丁香飘来的醉人气息。
中国对丁香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代。尚书郎刁存面奏皇帝时,口含丁香,以令口气芬芳。后来,“怀香握兰”成为当时宫廷礼仪的指代。
把丁香称为古代的“口香糖”,最恰当不过了。古代女性嚼含丁香以香口,在欧阳修《惜芳时》中有:“丁香嚼碎,偎人睡。”一个口气芬芳、慵懒依人的曼妙女子形象呼之欲出。
丁香为达官显贵所珍视,在曹操对诸葛亮的表达上可见一斑。曹操曾给诸葛亮赠送丁香,附言“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表达了他的笼络之意。由此可见丁香在当时实属贵气之物,用以送礼足表诚意。
作为芳香正气的香药,辛温纯阳的丁香被用于辟邪,祛味,除秽,去浊。有避瘟远疫,醒神开窍,振奋精神,温抚脾胃的效用。北宋《琐碎录》有:“枢密王博文,每于正旦四更,烧丁香避瘟气,取性烈也。”
轻轻剥开一粒丁香,可见一层淡褐色的花瓣共四片,薄透而轻巧地团裹着,花苞里面是细细碎碎的蕊末,轻轻一揉即化粉散落。如此细腻纤柔的质地和色调,让人很容易对应“女性化”“柔美”等意象。然而,它又有着硬挺的花萼、坚韧的花茎,这分明又在昭示着一种不容质疑的力量。
花蕾的淡褐色调,让丁香拥有一丝轻扬的姿态;而红褐色的花茎触之油润厚实,娇美的花蕾因此而获得了安全感。刚柔相济,稳实而富有弹性,如不疾不徐的韵律,不低沉,不高亢,圆润而又略微沙哑,似一席绸面被撒下细细的金砂,如果非要套用现代人的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感受,那就是“凡尔赛”。
入口,轻咬,一股辛麻苦辣顿时弹射而出,丝丝缕缕地,顺着口腔的神经蔓延,先将舌面与上腭麻得没有知觉,再攀爬至咽喉、鼻腔,通走七窍,最后这股气息从鼻孔突围而出,张嘴哈气,口中津液随之失控地冒出,此时若说吐气如兰、舌底鸣泉也不为过。
取一勺丁香粉焚燃,刚出来的香气为团状,包裹状,味浓郁辛烈,正如它最初呈现的外形:饱满,热烈,奔放,力量;而在这些外显的覆盖下,又暗藏不易察觉的清凉与甘甜。
这种与外显截然不同的清甘之味,来自于彼时清新的花蕾,它从一开始酝酿即被采摘,从未展开甜柔的一面,而被深藏至焚燃的这一刻;又来自于丁子花茎,它有着枝干的结构,清甜的木香是其本味。
对于一款香料的观待,和对一个人、一件事一样,可以有不同的打开方式。曾有人给丁香这样一个人设:女性,干炼,职场;高跟鞋,深棕红唇膏,香水。也有人仅把它看作一种人的特质:热情,渴望,敏感,复杂,神秘,立体。
在我看来,丁香最让人赞赏的特质是其强而不抢,能发诸香。在以君臣佐使为组方原则的古代香方里,调整控制剂量之下,丁香总是能以承托的姿态,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陈氏香谱》有:“其法以沉为君,鸡舌为臣。”宋代“韩魏公浓梅香”,就是以沉香为君香,丁香为臣香,在丁香的衬托下,梅绽寒枝的清幽婉转,被描摩得极其美好。
品味一款香料最让人享受的是综合品感。色、触、质、香、味,将其种种和合而成韵,再与品闻者的身心灵感应结合而成意,这是一个次第的过程。
意蕴的呈现往往与品闻者自身的认知有关,思维的模式、生命的层级、对客观世界的读取程度、与自然的交融度等,都影响着人对事物的认知,对香气意蕴的感知。
点击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