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我们还有很多不懂!▼
*唇鱼(Bahabataipingensis),属硬骨鱼纲,鲈形,石首鱼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曾是珠江口重要的捕捞对象,年产量达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水环境污染、高强度海域开发以及过度和非法捕捞等影响下,我国*唇鱼资源量急剧下降,到年珠江口的年产量只有约2.5吨。目前,*唇鱼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我国,与*唇鱼经历类似的野生海水鱼还有同为石首鱼科的大*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击罟[gǔ]作业方式的广泛使用使得我国野生大*鱼在短时间内被大量捕捞,八十年代后我国基本上就没有大*鱼的鱼汛出现了,现在的野生大*鱼种群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到了一鱼难求的境地。这也是为何每当有渔民捕到野生大*鱼时,就能荣登当地新闻媒体。
翻阅我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鱼类名录,15种保护鱼类中海水鱼仅有4种——*唇鱼、中华鲟、花鳗鲡和克氏海马(这些鱼都可在河口附件的咸淡水中生活,有些甚至会洄游至淡水中产卵),这份名录的推出也使其中的多种鱼类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然而事实上,除了这些种以外,我国海洋鱼类中一些重要的传统种如大*鱼、小*鱼、带鱼和马面鲀等的野生资源,也已因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而急剧下降,其中野生大*鱼甚至正面临着成为濒危物种的威胁,而这些却不为很多消费者所知。
中国人物以稀为贵的观念,加上一些渔业从业者对相关渔业资源有限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很多缺乏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网民会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上发布其捕捞、售卖或食用保护动物的视频,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引起民众的跟风和效仿,在无形中对这些本就已经很少的野生动物形成二次伤害。
捕获野生*唇鱼后引起的网友在社交网络上传播
图片来源见水印
像*唇鱼这样已经明确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海水鱼类,通常情况下,渔民在捕获之后,很少会主动上报,多数都会通过私下交易卖掉。即便如此,仍然会有许多网络平台对这样的事件进行宣传。而诸如野生大*鱼这样尚未进入保护名录的种类,在被捕到之后,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量和传播速度就更大了,这些都对野生珍稀海水鱼类的生存以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实际上,当前世界上面临的诸多类似这样对珍稀生物造成伤害的行为,其背后的一大原因是公众对相关生物的生存现状和生物学特性不了解、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加上商家的大肆吹捧所造成的。事实上,研究表明,尽管野生*唇鱼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酸,但其营养价值和许多普通海水鱼类不相上下,并不像商家吹捧的那么神奇。因此,在面对这样的宣传时,我们还需理性对待,不要被虚荣心冲昏了头脑。
我们常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是对许多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给出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材、工业原料和休闲娱乐等资源,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气候和降解污染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海洋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储存库之一,它拥有已知物种约25万种,并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海洋物种尚未被人类发现和识别。
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生物多样性的制衡,如果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遭到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然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面临重新洗牌。因生物多样性破坏而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事件。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系统,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海洋中近三分之一的鱼类都生活在其中。近年来,气候变暖、海水酸化、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海岸工程破坏、珊瑚疾病和棘冠海星爆发等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经造成全球各地的珊瑚礁大面积发生白发。白化事件一旦发生,很多栖息在此的海洋生物就失去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可以躲避的栖息地,也会渐渐随之迁移或死亡。
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图片来源:pixaby
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漫步海鲜市场,琳琅满目的海产品比比皆是,各种各样的鱼虾蟹贝等海产品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再日常不过的食物选择。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图片来源:lagoonsea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