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24/4315789.html红周刊编辑部
李壮
编者按
随着新冠病*感染确定自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人们正式送别“战疫时刻”,回归“拼经济、稳增长”常态。
对于我国疫情防控*策调整后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借鉴年2月~4月欧美等经济体全面放开后的复苏情况可看到,当时美股市场的消费板块,在管控全面放开后两个月内有较好的行情表现,以可口可乐等龙头为代表的消费股股价陆续创出新高。当然,A股市场不可能简单复制美股市场的疫后表现,但一些存在共性的板块、行业和公司,势必会受到资金的关照。譬如从年12月5日至今,新冠药、餐饮、零售、旅游、航空等板块龙头就走出了向上轮动行情。
有职业投资人向《红周刊》表示,经过近期的行情演绎,许多消费股估值已经提前反映经济和行业复苏预期,因此必须看到实际复苏情况超预期表现才会有超额收益。同时也有投资人表示,在消费股中,乳制品和白酒的估值更具优势。
对于社会零售增长速度何时能恢复至年水平,有投资人表示,乐观预计,到年2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可能会迎来长期、全面、持续的修复。“总体来看,消费虽短期可能承压,但预期先行,破晓之后,必向阳重生。”
美股“稳健型”消费龙头受益疫情防控放开
A股市场正在上演类似行情
在开放与封控之间几经反复之后,美国在年3月初全面放开疫情防控,社会经济回归常态,这令美股消费股龙头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据统计,可口可乐年内上涨了11.65%(截至年12月27日,下同),股价最高65.77美元,这是其历史最高价。可口可乐股价最高点发生的时点是4月25日,距美国全面放开疫情防控仅过去月余。从4月最高价至今,可口可乐股价经历了横盘震荡和深度达15%以上的调整,但在10月中旬又开始强势反弹,目前股价重新回到64美元附近。
与可口可乐走势类似,宝洁、强生也在4月同一时期走出历史新高。同样的,麦当劳虽然在4月的表现落后一节,但在11月也顺利创下历史股价新高。
与可口可乐、宝洁、强生和麦当劳强势形成对照的是,迪士尼年内收跌44%,达美航空和凯悦酒店虽然在4月下旬有较大反弹,但之后表现疲弱。
这些龙头公司虽然走势明显分化,但多数公司与美股日常消费指数年内收跌19.56%和可选消费指数收跌35.85%相比,仍大幅跑赢。
结合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情况可发现,美国消费者支出在年1月~5月实现了同比连续增长,但5月之后增速持续下降,11月实际增速仅为0.1%。同时,美国高通胀对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形成了负面影响。消费市场的变化,直接导致美股消费股出现分化。
可以说,上述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疫情放开后市场对“吃喝行娱”复苏情况的认可程度。而可口可乐、麦当劳和宝洁、强生的强势“组合”表明,消费者除了恢复日常消费以外,也更加注意医疗保健的重要性。同时,这些个股的强势与其坚挺的基本面保持了一致(见表1)。
与美股市场相比,我国自年12月初放开疫情防控,A股市场也走出类似美股市场3月~5月的行情。自12月5日至12月27日,申万餐饮大涨52.79%,领涨全市场。在餐饮之后,酒店、旅游和航空运输阶段涨幅也均在9%以上。这些板块的上涨与沪指从点下跌至点附近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是消费股的崛起,另一方面是市场整体疲弱,那么消费股的估值是否已经到了合理水平?
对此,鹏扬基金股票首席投资官朱国庆向《红周刊》表示,“投资消费复苏板块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已经对于疫情后复苏有了一定的预期,并反映到目前的估值里面。无论是酒店旅游、航空,还是餐饮相关消费品,很多公司都已经是按照需求恢复正常之后的盈利来估值。因此必须是要看到实际复苏情况超预期表现才能有超额收益。如果能够看到消费量的超预期增长,或者是消费恢复之后产品价格能够上升,或者是产品成本超预期下降(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找到超额回报的机会。”
世诚投资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家琳提醒说,“海外的消费修复经验和路径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外有很大不同。比如,海外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有大力度的财*直达工具,而我们有更严格的财*纪律和约束。另外,美国等国家居民部分的资产负债表总体健康,有消费的物质基础;我们过去三年受到疫情持续干扰,并叠加房地产的调整,居民资产负债率总体处于相对高位(年的数万亿超额储蓄也是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预防,不能指望即刻释放成为消费的助推器)。所以,海外放开之后的消费修复路径没法直接拿来‘拷贝不走样’。更加重要的是,二级市场投资不能仅仅以短期业绩为主,而是要基于行业的长期趋势及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航空、旅游、餐饮行业将率先复苏
社零增速预计会在年2月底恢复至年水平
据了解,美国商品消费在疫情期间恢复至疫前水平,在全面放开后出现了服务消费(其中六成为家庭服务消费,这部分消费涵盖居住及水电气支出、医疗保健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食品服务和住宿等)的报复性反弹。具体到行业,餐饮、酒店和航空等行业,截至第三季度已恢复或接近疫前水平,但影院相关消费截至目前仅恢复到年同期的一半,旅游恢复至7成左右。
那么,未来几个月,我国的医药、食饮、航空、旅游和电商等行业又会有怎样的复苏节奏?
对此,百亿私募凯丰投资消费首席研究员贺琪向《红周刊》表示,“疫情防控放开的前两个月(各经济体)都经历了一次大面积感染的冲击,这段时间内消费水平环比会下降,但在两到三个月之后就会回升。从国内来看,整体上,与出行和消费场景相关的航空、旅游、餐饮行业恢复力度会比较大,其次是食品饮料,电商在疫情期间受损相对较小。之后疫情可能还会出现几轮反复感染,每一次消费都会有所回落,但整体趋势是向上恢复的。”
上海利檀投资董事长陈昊扬指出,“具体而言,疫情管控放开初期,伴随着感染人数增多,首先肯定是医药需求在增多,且未来多次疫情的冲击不可避免,医药需求大概率会维持在高位。经历第一次感染高峰后,随着第一批‘阳康’居民出来,直接利好的是餐饮(食饮)、百货、航空、旅游、酒店等行业。这点从已经走出达峰的北京可以验证,无论草根显示海底捞的排队,还是周末新闻上显示部分商城人流恢复,都表明消费在释放。此外,12月19日至12月25日,三亚客流高位维持增长,三亚机场客流恢复至年同期的78.3%,也印证了一旦度过疫情冲击的高峰,居民的消费恢复是早晚的问题。”
中邮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付生认为,“随着防控放松,会出现城市间不同步的感染高峰,部分疫情相关领域会首先受益,譬如特效药、相关抗病*和退热等药物以及家用呼吸机、血氧夹等疫情相关器械等。而伴随着疫后消费复苏态势明确,电商上下游物流等供应发货效率也会进一步改善,在食饮行业,从需求端渠道恢复速度看,中小餐饮>连锁餐饮>个体经营。此外,航空复苏的路径也将呈现出“逐波回暖”状态,体现出“受损越重,恢复越快”的规律,受损最严重的航空恢复幅度与弹性将非常可观。”
不过,据东吴证券统计,各国在出行初步放开后的第一波疫情大范围传播,均带来对出行消费的“二次冲击”,一般持续时间在2~6个月,“二次冲击”期间,社零数据最大回撤普遍在5~10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下降5.9%。而在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0%。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扩内需”的定调以及一系列支持性*策,社零增速将回归增长通道,并有望向年的水平恢复。
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向《红周刊》表示,“我们认为年二季度经济恢复预计会较为明显。一季度可能仍处于疫情的恢复期,二季度有望彻底走出疫情。此外,年二季度恰逢上海、吉林封城,经济增长基数相对较低,所以从环比和同比看,年二季度的数据相对会不错,有望恢复到年高个位数的增长。当然,我们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