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山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肠镜下直肠巨大侧向 [复制链接]

1#

近日,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实施了一例肠镜下靠近肛门的巨大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电子肠镜下粘膜下黏离术(ESD)。

67岁的苏阿姨在门诊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近肛门1cm处见一大小约5.5cm×3.0cm侧向发育型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呈混合结节样隆起。由于肿物范围大,存在恶变风险,而且距离肛门较近,传统外科手术无法保肛治疗,需切除肠段,肠吻合后存在肠瘘、出血、肠道狭窄甚至梗阻风险,不利于病人术后恢复。为了使苏女士得到更好的诊治,经过我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诊疗中心详细讨论,制定方案后,9月7日,由刘智尚副主任医师主刀,在内镜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协助下,运用“电子肠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成功将该肿物切除。为了完整的、无残留的切除病灶,获取标本进行“全瘤活检”,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防止大出血,术中刘主任非常小心并精准的对血管进行处理,虽然肿物较大,但是手术过程仅用时2小时30分,术中出血量非常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值得庆幸的是,肿瘤术后病理提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切缘(-)。术后第5天,患者就高高兴兴地康复出院了,体表没有任何伤疤。

科普时间:

ESD(Endoscopicsubmncosaldissection)中文名称为: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针对消化道癌前病变、消化道早癌,以及胃肠道巨大息肉、黏膜下肿瘤等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种先进的内镜治疗技术,属于消化内镜下的四级手术之一。在日本,ESD为大于2cm的消化道早癌的标准治疗术式,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而言,ESD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无伤疤、术后无肠粘连、体表无疤痕等优点,尤其在手术的同时能够完整地保留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及其机能。

医院此次成功运用ESD切除巨大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医院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将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温馨提醒:

对于消化道间质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粘膜下肿物,在超声内镜的充分评估后,医院消化内科亦可常规开展ESD等内镜下微创手术完整切除病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