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火山引擎汽车营销云团队
6年前,如果一个公司说,有一个产品,能够帮助品牌打通数据孤岛,让用户数据在广告投放、客户体验、产品定价优化、促销活动,甚至非营销职能部门都能发挥数据价值,大概率你会认为这个产品特别有吸引力,特别神奇,于是公司一定想尽快了解,快马加鞭的购买部署。
就是CDP这样一个产品(或者叫方案),在中国从年到年这6年间,在众多品牌和公司心里的变化过程,“好神奇”→“哪都有”→“试一试”→“不一样”→“又一样”→“自己做”→“做不出”→“请专家”→“定制化”→“四不像”,以上10个心理不知道你们公司处于哪个阶段呢?
“入坑”CDP症状
数据打通类:
症状一:明明接了很多系统数据源,为什么感觉好像白接了?
CDP需要的是描述人的数据,如果这个系统描述人的数据非常有限,例如物流系统、门店管理、售后配件等,能提出来描述消费者的数据可能每个系统只有那么1-2个关键动作。比如物流核心是包裹的状态,但描述人的数据是用户查看过多少次物流信息,物流状态的更新本身不随用户行为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对接了物流系统,CDP能用到的数据,最多就是用户对物流信息的查询和订单操作,描述人的数据对CDP来说才是有用的数据。
不过即使是接了一个用户互动的触点,结果还是发现CDP里用户的行为数据少之又少,例如车企留资最简单的落地页,或者银行信用卡申请最简单的留资页,除了最后的留资记录和用户浏览什么都没有了,不仅留资记录不多,浏览量也只是干巴巴的数字。
这种情况CDP不能背这个锅,如果用户不能在这个触点产生丰富的有效互动,品牌设计的信息展示和互动都是纯纯自high,并不能引导用户产生有价值的行为数据,例如刚才的汽车留资页,除了滑动长长的产品介绍图和留资,用户已经没有什么动作了,那CDP能够获取到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么?所以触点的有效互动设计往往决定了触点有价值行为数据的丰富程度。
症状二:人群画像为什么标签都是空的?很多用户信息都没有?
分两种情况分析:一种是想了解用户的事实标签,例如男女、年龄、职业这种。如果一个用户在你任何系统都没有留下这些信息,即使把全公司数据都找遍了,也没有办法直接得出结论,这可能需要通过别的数据信息来综合判断,例如称呼是先生/女士、工作地址、app定位等。但这些信息的判断标准和规则,往往不是一两条能总结完的,所以如果要基于其他信息来预测判断用户的事实标签,通常需要对每一个标签做一套判断设计。复杂的说,一个标签一个模型;另一种情况是想了解用户在你触点范围外的信息,例如喜欢什么IP等,这些信息在过去要么通过从第三方数据源那里直接购买用户标签,当然现在这条路随着数据安全和个保法的落地,已经没了。现在对这些信息的补全,需要通过在公司业务所覆盖的触点范围内引导客户有所表达互动,基于表达互动在逐一建模总结,总之标签的补足依靠的不是外部的输入,更多依赖对业务范围内触点的用户引导运营。
症状三:放了那么多数据,为什么CDP不能回答出正确的用户数量?
能否在CDP准确回答用户数量,取决于在CDP里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one-id,到底是实名的用户id是one-id,还是匿名+实名是one-id;匿名到是实名的关键步骤摸清过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