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变化,体检的普及,查出肿瘤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了!现如今也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但很多人一看见体检表上出现“肿瘤”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得癌症了”。肿瘤真的就是癌症吗?
1,肿瘤=癌症?
肿瘤是指人体的某部分细胞,在致癌物质、有毒化学品、特殊病毒、放射线等因素的作用下,失去正常细胞基因的调节控制而异常增生,且在局部形成肿块的一种疾病。但它可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类,而我们常说的“癌症”则属于恶性肿瘤。
1,无需担心的肿瘤
常见的无需过分担忧的良性肿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①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病发于任何年龄段,是因为肝内血管异常聚集所致,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每隔3-6个月做B超检查。
但当血管瘤逐渐增加,大于5厘米时,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时通常需要做手术切除。
②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一般是指乳腺的腺体及纤维组织增生,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一般无自觉症状,大多是在患者自行触摸乳房时发现肿块,且75%是单发性的。
若肿块不大,长期无变化或者生长缓慢,一般定期复查即可;若短期内生长较快,且直径>1cm则需要手术治疗。
③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多发生在皮下,但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一般好发于40-50岁的人群,恶变的几率很小。
若是生长于机体深部,则有病变可能,若脂肪瘤突然增大,或者变得坚硬,可能提示发生了恶变,应尽早切除。
2,恶性肿瘤的分类
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癌”只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来源于上皮组织,如皮肤、内脏粘膜,包括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等;
而来源于间叶组织如肌肉、脂肪、骨骼、血管、淋巴等的恶性肿瘤则被称为“肉瘤”,常见的如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淋巴肉瘤等;
来源于胚胎组织的恶性肿瘤则被称为“母细胞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恶性肿瘤可能并不带有“癌”、“肉瘤”或“母细胞瘤”字样,但却并非“善类”,如白血病、黑色素瘤、间皮瘤等。
因此,千万不要想当然的从字面上去判断疾病的危险性,以免影响正常生活或延误病情,最好还是及时咨询肿瘤科医生。
3,如何区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①看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的可长得很大,有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动停止生长,甚至渐渐消失;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大,有时短短数月就会致人死亡。
②看对身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一般不发生扩散、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和阻塞,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
而恶性肿瘤会对身体进行消耗,引起出血、坏死、感染、发热等,且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淋巴管、血管或其他腔道运行到身体各个部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较难根治。
③看与周围细胞的关系
良性肿瘤存在包膜,生长有“自限性”,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能触摸到;
而恶性肿瘤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会对邻近组织造成压挤、侵犯和毁坏,出现病变组织坏死、溃烂和出血!恶性肿瘤常与健康细胞“水乳交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难完全切除干净。
当然,判断是否为良恶性肿瘤,以医生的检查结果为准。
2,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癌症?
除了关于肿瘤的认识误区,在体检中,对于“肿瘤标志物”也存在一定的误解——肿瘤标志物高了就是癌症?
1,肿瘤标志物升高≠患癌
肿瘤标志物是与肿瘤相关的物质,它可以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检测到,只是作为诊断肿瘤的辅助指标。
换句话来说,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表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如饮酒、进补、服用某些药物、身体炎症等都可能会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甚至超标;
另外,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有准确对应的标志物。有些肿瘤,如软组织肉瘤,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合适的肿瘤标记物,也有些肿瘤已经很大了,肿瘤标记物却可能依然显示正常;
而且若肿瘤较小,或肿瘤组织表面被封闭等,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不明显。
2,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情况
①当肿瘤标记物升高十几甚至二十倍;
②一下子有四五样肿瘤标记物同时升高的患者;
③反复检查,结果持续性升高的情况;
④近期出现症状体征:排便习惯改变、体重明显下降、身体突然出现肿块、咳血等症状;
⑤有恶性肿瘤家族史;
⑥长期接触致癌源,如长期吸烟、接触二手烟、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化学毒物等,发生癌症的几率会明显升高。
肿瘤标记物仅仅是检查的一方面,很多恶性肿瘤的筛查往往需要配合其他检查,如肺脏的相关筛查手段要配合胸部CT甚至穿刺活检、肠道的肠镜、食管的内镜、肝脏的甲胎蛋白配合腹部B超……
3,牢记三组数,远离癌症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4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而死亡!癌症俨然成为国民健康的“重大杀手”!
虽然有些癌症我们还无法攻克,但癌症应以预防为主,牢记以下几组数据,落实到生活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癌症,减少发生率。
1,防癌饮食
防癌的饮食模式需坚持“一足量、二不、三少”:
足量:每天摄入足量的蔬菜、水果及粗粮,均衡饮食。建议每日新鲜蔬菜的摄入量为-克,水果-克;全谷和杂豆类为50-g,薯类为50-g。
二不:控制自己,不吸烟和不酗酒。
三少:现在很多人“无肉不欢”,适量的肉类能给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但若是长期食用不当,反而增加癌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制品评定为1类致癌物,红肉则为2A类致癌物。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少吃甚至不吃加工肉制品,同时控制好红肉等的食用量,建议每天摄入的红肉控制在50g以下,白肉控制在50-g的范围内。
另外,烹饪时要注意少油、少盐,每天用油量不超过25ml,用盐量不超过6g。
2,规律运动
坚持运动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的病发率,包括威胁国民健康的前几号“杀手”:肺癌、胃癌、肝癌!因此规律运动很重要。
“3”是指每天运动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
“5”是指尽量保持每周5次运动;
“7”是指运动的目标心率要达到(-年龄),是一个合适的运动指标,可上下浮动10次左右。
但任何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3,控制体重
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调查数据显示,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而且科学家们还进一步明确了更为青睐“肥胖一族”的肿瘤——食道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肾癌、乳腺癌等。因此控制体重显得尤为重要。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体质指数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