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丽
文
当樊勇面试的时候,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业绩那么好,是否有运气?」
「是的。」樊勇老实回答。运气的成分是有的,但他心里也清楚,投资没有捷径,只有本分。
年至年,结构性行情演绎,在不同风格的考验下,樊勇的代表作每年都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正收益,3年回报达.57%,同期基准涨幅69.97%;任职回报排名同类前3%。(注)可以想见,汇添富对他的期待。
后来,张晖评价,樊勇是典型的湖南人,「霸得蛮、耐得烦」。组建湘军的曾国藩曾经总结,「拙、诚」是湖南人精神的最深刻底层构造,「结硬寨、打呆仗」。
这也是樊勇的作战风格。
樊勇认为,投资有两个过程:第一个是「从简到繁」,挑好公司,辅以摸清公司所处板块的盈利格局、行业的发展周期。这个过程繁琐,没有捷径,是基本功。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从繁到简」,找出影响企业的核心变量,搭建框架,持续跟踪,迭代进化,是个有点「艺术」的过程。
同为湘军重要首领的左宗棠曾评价:「稳扎稳打是曾国藩的长处,不能出奇制胜是其短板。」曾国藩也虚心接受。
在加入汇添富后,樊勇希望能把现有的「一亩三分地」拓展到「两亩六分地」,持续学习、继续成长,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成为更加全面的「成长板块基金经理」。
自11月21日起,樊勇的新基金汇添富创新成长混合开始发行,这是樊勇加入汇添富之后的首战。
1.
樊勇的湖南人「霸蛮」个性体现在:有眼光、敢下手。
年四季度,在成长股最底部阶段,刚一上任基金经理,樊勇没有急于下手。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直至发现:「通信行业中的部分公司正处于爆发初期,盈利的拐点即将出现。」这是基于企业盈利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判断。
彼时,在年中,通信运营商遭遇内外双重压力,某设备企业龙头曾一度连续遭遇7个跌停板。
但樊勇认为,这些只是短期扰动,该龙头在全球通讯设备市场的占有率保持稳定,核心竞争力并未变化,并且在年5G行业将迎来一波需求的爆发,于是重仓并持有至年末。期间个股涨幅1.3倍。
而且,樊勇管理的XX产业信息,成为年市场大调整的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取得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
到了年,当部分持仓过热,开始出现估值泡沫,樊勇已经在寻找下一段增长曲线。
年下半年,因国内补贴退坡,新能源行业一片「唱衰声」。
但樊勇再次做出不同判断:「新能源车将成为下一个大爆发的产业。」
凭借对产业周期的高度敏感,樊勇判断,部分新能源龙头即将迎来确定性拐点。在质疑声中,樊勇扛住压力,开始左侧布局盈利反转的新能源企业。
年,樊勇买入某锂电池正极龙头。前一年,该龙头投入很大产能,却遭遇疫情,且当时该龙头走的高镍路线,也短期被大家抛弃。但樊勇认为,高镍是长期的技术路线,只是阶段性困难。买入之后,樊勇跟踪到,该龙头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单吨盈利起来,调研后确认量价齐升的趋势,才大幅加仓。
年上半年,部分新能源龙头呈现估值过高的状态。樊勇认为,部分中游环节增速最快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于是三季度逐步降低新能源仓位,在行业配置上更加均衡。
年初,樊勇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细节:「沿海地区煤炭库存量反季节大幅下滑,煤价淡季不跌反涨。」
此前,年供给侧改革之后,煤炭供给整体下滑,但仍保持供大于求的局面。樊勇观察到的这一信号表明,煤炭生产端已到极限,而需求端的火电仍在高速增长。樊勇认为,长期资本支出的缺乏,将导致未来五年内煤炭产量的继续下滑。
于是,他买入某煤炭股。至年末,该煤炭股涨幅1.3倍。
一次两次是偶然,连续成功靠体系。樊勇挖掘个股,是获取「三重alpha」的过程,以「产业周期」和「盈利周期」为核心判断标准,在全市场自下而上精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2.
「投资就是判断未来。」樊勇很多次表示。
樊勇的投资框架中,先从简到繁:首先,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看清楚。其次,判断公司所处板块的盈利流向。最后,看清楚行业的发展空间。
举个例子,第一步,挑「好公司」,很多公司有自身的alpha,即便在不火的行业里,也有好公司。从产品竞争力、公司产品规划、管理能力等角度,找到盈利能力稳定、市场率不断提升,并且不断创新的公司。
第二步,挑「好板块」,根据产品的竞争格局、产能供给周期和需求周期,判断公司所属板块的大致盈利格局,即弄清楚盈利流向。比如,供给周期有时候扩产很长,需求一下子爆发,比如上游的锂。
第三步,挑「好行业」,研究行业的产业周期处于萌芽期、快速发展期或成熟期。「如果把心思放在产业上,结论会简单得多。真正影响产业变化的因素并不多,特别是中长期起作用的,更少。」樊勇总结。
以上三步,最终目的是找到未来盈利快速增长的公司,这就是樊勇的选股路径。
而从繁到简,找到影响企业的核心变量,涉及到「艺术」。举个例子,归根结底,问到最后就是:新能源未来业绩增速如何?是否到拐点了?销量如何判断?盈利流向怎么判断?以上这些判断是动态变化的。
这就是最本质的。
而且,如果能够判断核心变量,那么,当非核心变量导致股价下跌之时,就是买入机会。比如,新能源车在年中超跌,樊勇判断,补贴退坡是「扰动因素」,而非核心驱动因素。他在年四季度看到了「盈利的大拐点」,就真正大幅加仓。
「从简到繁要足够扎实,从繁到简要足够有效。」他总结道,在所有行业积累下来之后,把各个行业的框架搭清楚,找到最核心变量,或许只有一两个点。这种感觉就像,「详细讲清楚一个行业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但真正有大机会的时候,两三分钟就能勾勒清楚。」
在这个点发生变化时,其他点能迅速串联起来,这很重要。
3.
「我的方法论是最简单的东西。」樊勇认为。
樊勇所依据的「锚」,就是经典的股票定价公式,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所有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判断企业价值,而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
当被问及「投资的本源是什么?」
「投资的盈利来源有两种:要么股价超跌,要么未来现金流持续超预期。」
「买一个股票,你需要对未来三至五年的盈利有所判断,看不清楚或者无法判断的,是没法买的。」樊勇称。
究其根本,樊勇最在意的始终都是「盈利」,始终根据盈利的变化调整结构。而且,只有盈利的超预期变化,才能有效影响股价。
在所有选股指标中,樊勇认为,核心是「业绩增速」,不止是一两年的业绩增速,而是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期的业绩增速。「未来每一年现金流的贴现值、每一年的影响都不一样,但有时候它是短期扰动因素,比如今年差一点,明后年市场趋势还在,对估值就没有影响。」
他甚至说,「业绩增速包含了所有判断。」比如,商业模式也体现在盈利上,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不一样,但商业模式的背后还是回到对现金流、盈利的判断。「研究商业模式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商业模式,而是为了研究盈利能力。」
当樊勇被反复问及判断盈利能力有何特别的方法,他回答:「不能指望我有一个很牛的无风险套利模型,虽然有些投资家看似天天坐在办公室都能有很好的收益,但在年轻时他一定经历了很深的积累,这是他独特的优势。」
「耐烦」恰好是湖南人樊勇的第一个特别。一位接近樊勇的人士称,自他做研究员起,就能一个人覆盖多家公司,几乎从未在凌晨1点前睡过觉;成为基金经理后,仍旧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另一个是「冷静」。「可能我比市场更冷静,尽量少与市场博弈。」他的做法是研究产业,而不是研究股价;尽量少考虑市场,「市场博弈了你的博弈,预期了你的预期,圆环套圆环,最终迷失。」
「目前,我比较看好偏成长的新兴板块。」樊勇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