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陈彤)
一、通信+智能电车:汽车新三化为传统通信企业注入新动能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持续推进,传统通信领域的上市公司布局汽车领域,连接器、高精度定位、车载模组、车载控制器等产业链环节有望受益。
1.1汽车连接器: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国产替代加速
连接器是电气设备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元器件,主要在电路间被阻断或孤立不通处进行信号传输,从而使其实现预定功能。连接器是电子电路中的连接桥梁,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其性能、品质好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连接器具有较强的定制化属性,产品品号较多,呈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不同产品在产品售价、成本水平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品类上根据设计结构、连接方式、功能特征等不同特点可以分成不同品类。
车连接器是连接器的第一大应用领域,根据BishopAssociates,Inc.数据,年全球汽车连接器的市场规模为.1亿美元,预计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52亿美元。我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与全球趋势基本趋同,预计到年我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4.68亿美元,占全球23%。
传统燃油车主要使用低压连接器和高速连接器两类,汽车的电动化驱动高压连接器需求增长,智能化和网联化驱动高速连接器需求的增长。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智能车,车内连接器单车价值量从元以内提升至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增加了电驱电系统,电气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内部动力电流及信息电流错综复杂,特别是高电流、高电压的电驱动系统对连接器的可靠性、体积和电气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带动单车价值量提升。同时,充电桩建设加速后换电连接器、充电枪等将进一步打开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高压车载连接器主要运用在锂电池、电机、电控、DC/DC转换器、OBC、PDU等系统中,与高压线束共同作用,借助高压、大电流线路将电池动能输送至各部件中。按照乘联会预测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销量分别为万量、35万辆,暂时以15对连接器作为单车使用量标准,年我国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可达84.3亿元左右——在乘用车领域,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达73.8亿元;在商用车领域,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达10.5亿元。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摄像头、天线、蓝牙、激光雷达、影音娱乐等设施增加了对高频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高速连接器可以分为HSD、FAKRA、HFM和以太网连接器,随着L2级及以上智能能持续渗透,高速连接器市场量价双升。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高景气,连接器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国内相关公司收入增长亮眼——22Q3,瑞可达/鼎通科技/永贵电器的收入分别同比69%/59%/22%,增速环比有所放缓;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69%/11%,增速环比有所放缓。相关公司汽车高压连接器订单旺盛,同时疫情影响下海外巨头价格上涨、交期拉长,国产替代加速。
22Q2毛利率整体环比改善,22Q3受制于高价原材料库存的消化和疫情等外部压力,汽车连接器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承压。
1.2高精度定位:卫惯导组合渐成高阶自动驾驶标配,智能驾驶时代大有可为
卫星信号定位主要主要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优势在于能够为车辆提供绝对位置信息,且定位精度高。惯性导航(InertialNavigationSystem,INS)是通过测量加速度来解算运载体位置信息的自主导航定位方法,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和计算单元两部分。出于系统安全性和单一定位方式局限性考虑,往往采用组合定位实现高精度定位。卫惯导组合实现的场景覆盖率高,年以来加速上车。百度Apollo研究测试结果显示,GNSS-RTK可实现65%的综合场景定位误差小于20cm的覆盖率,GNSS+IMU的卫惯组合则可以实现85%左右的场景覆盖,GNSS+IMU+感知与地图的融合高精度定位系统可以实现97.5%的覆盖率。年以来,各主机高端车型相继搭载高精度定位,比如小鹏P5、北汽极狐阿尔法SHi版等。国内北斗优质厂商华测导航以Tier1的形式提供定位终端,目前已被指定为哪吒汽车、比亚迪汽车、红旗等车型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高速发展。
22前三季度华测导航实现营业总收入14.49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24.46%。受疫情影响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不及去年,Q3单季度营收同比+25.4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环比改善。同时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达到15.02%。
1.3车载模组:量价齐升,受益于车联网搭载率提升
物联网模组:受宏观需求短期承压,头部物联网模组公司今年行业整体营收增速逐季度放缓,盈利能力端出现分化。移远通信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一方面来自于公司通过自动化产线、自建工厂等方式有效降本,另一方面来自于公司规模效应。广和通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动,高毛利PC业务受需求影响增速同比下滑。
运营商成本减负需求下,2G/3G退网持续推进,制式升级,NB-IOT、Cat.1承接。我国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其中NB-IoT符合低功耗广域覆盖类业务需求;LTECat.1更适合于对速率要求较高、数据量大的业务。全球来看,2G/3G退网已经成为全球运营商的普遍选择,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地区运营商2G退网都较早。根据有方科技招股书披露,预计我国4G模组-年CAGR达65.3%,预计全球蜂窝通信模块-年CAGR达37.0%,其中4G模组年复合增速达41.1%。随着车联网的快速渗透及搭载率的稳步提升,我国车载通信模组出货量增长迅速,车载无线模组是将芯片、存储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块线路板上,并提供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借助无线模组可以实现通信或定位功能。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T-Box通信单元由单一4G模组向4G+V2X、5G、5G+V2X等集成模组演进、从单一电单元向信息通信域控制器和高性能计算平台演进,单车价值量逐渐提升,带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年全球车载无线通信模组出货量约万片,中国占比约27%,市场规模约32亿元。预计年全球出货量达1.08亿片,其中中国增长至万片,市场规模突破90亿元。
1.4车载控制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朝集中式发展,国产厂商份额突破
当前全球智能控制器万亿美元市场,汽车电子、电动工具为智能控制器主要应用领域。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达亿美元。下游应用占比中,汽车电子市场占比最大,达25%;家用电器市场占比20%,电动工具及设备占比16%。
在传统汽车分布式电子架构下,汽车电子控制器主要以ECU(电子控制单元)作为载体,每个ECU对应单个控制系统,但随着汽车电子功能的丰富化,单车ECU数量从几十个快速增长至上百个,带来成本上升及车身线束布置的复杂化,目前行业共识是向集中式发展,将分散的ECU集成成DCU(域控制器)。传统Tier1厂商朝向DCU投入研发,原有的ECU业务逐渐外包。国产控制器厂商和而泰在市场格局松动的背景下切入汽车供应链,成功与国际知名Tier1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等公司行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进一步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二、通信+新能源:温控应用场景延伸,储能打开成长空间
2.1温控企业订单饱满,三季度进入盈利拐点
上半年温控行业公司整体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疫情的不利影响,经营承压,收入和业绩上表现出现分化。其中,上半年申菱环境、高澜股份受益数据中心和工业温控两业务快速上量,分别同比增长52.38%、33.84%,英维克和佳力图同比下滑明显。进入Q3,温控设备公司整体营收增速端出现回暖,其中,英维克在手订单充裕,海外储能大客户拓展顺利。
盈利能力来看,伴随高价原材料库存的消化和疫情影响的缓解,Q3行业内公司的毛利率逐步修复,拐点显现。
2.2储能加速上量+新型温控技术渗透率提升,打开成长空间
储能温控系统全球增长空间巨大。全球电化学储能投资额高速增长,新型储能装机量逐步攀升,伴随储能系统朝大容量、高倍率发展,储能系统产热量将不断上升,储能温控系统将迎来发展良机。我们测算储能温控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1年的9.4亿元增长到25年的亿元,五年十倍增长空间,下面是测算过程:根据BNEF数据,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96.7GW,较年增长59%。其中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7.8GW,占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60%。根据GWEC(全球风能委员会)预测显示,如果要在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到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要进一步增长到GW,到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要进一步增长到GW。《风能北京宣言》提出,为达到碳中和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须保证我国年均风电新增装机50GW以上。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GW,到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达到GW,到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达到GW。
根据GGII数据,年全球储能锂电池(磷酸铁锂)单位投资额约为1.0-1.2元/wh,锂电池成本约占储能系统总投资的50%-60%,则年储能系统的单位投资额约为2元/wh(元/Kwh)。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为10.2Gwh,则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投资规模为亿元。
储能组件除锂电池外,还包括储能逆变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其中PCS成本占比约10%-20%,EMS/BMS成本占比分别约为3%与8%。则年PCS/EMS/BMS/其他部分单位投资额分别为/60//元/Kwh。-年全球储能装机量预测: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年全球总储能新增为29.6Gwh,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为10.5Gwh。预计年将累计达到Gwh,其中新能储能装机我们预计将预计新增Gwh。-年全球储能系统单价预测:结合BNEF预测,我们假设-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单位投资额降幅分别10%/8%/6%/5%,PCS单位投资额降幅分别为10%/8%/6%/5%,BMS与EMS单位投资额保持5%的年降幅,其他部分单位投资额年降幅为3%。则综合来看,-年全球储能系统单位投资额分别为///元/Kwh。
综合储能系统装机量与单位装机量投资额的预测,我们预计-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系统投资规模约为///亿元。而温控系统在储能价值量占比约为4-6%左右,随着液冷渗透率逐渐提高,温控系统整体投资占比将有上升趋势。我们预计-温控系统占储能投资占比分别为5%、6%、7%、8%,对应储能温控市场规模为29.5、46、71.2、亿元。
储能热管理目前以风冷为主,液冷渗透率有望不断提高。风冷相对液冷系统初始投资额低。液冷系统主要包括水冷板、水冷管、水冷系统、换热风机等,且容量越大相应的设备需求也更大,而风冷系统结构比较简单。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整套液冷系统方案价值量约0.8-1亿元/GWh,其中水冷主机系统占比最高,一般约0.5亿元/GWh左右;风冷系统方案价值量约0.3亿元/GWh。从液冷系统成本结构具体来看,水冷主机成本占比67%,换热器10%,管路8%,输入电源2%,其他12%。液冷是未来发展趋势。风冷流场不均匀易造成电池组温度分布不均匀,可通过改进流道、改变流向以及增加新装置等方式来提高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液冷系统冷却效果更高,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运营成本或更低。远景实测数据显示,与普通风冷产品相比,液冷储能产品的电池寿命提升了20%。同时智能温控技术可随环境温度和运行状态灵活调整运行模式,大幅降低液冷系统运行的能耗,相比传统空调风冷降低能耗约20%以上。未来液冷渗透率将迅速提升,在液冷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家将率先打开市场。
国内厂商抓住机遇抢占市场空间,在精密空调、工业温控领域积累较深厂家拥有先发优势。相较于精密温控、工业温控、新能源车温控行业,目前储能行业属于发展初期,因储能温控在可靠性、环境要求、技术原理等方面和数据中心温控有很多相似之处,众多国内IDC温控和工业厂商研发储能温控产品,逐渐开拓海内外客户,目前已经取得一定市场突破。储能温控行业客户需求千差万别,温控厂商需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和客户合作研发,并提出高效解决方案才能取得客户信任,赢得口碑。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信通院白皮书统计,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9.6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81.7%,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消费互联网市场逐渐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市场趋于稳定、饱和状态。伴随物联网、传感器、5G等前沿技术的渗透应用和优化迭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孪生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未来驱动数字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趋势和动力来源。
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数字经济的布局和建设,一方面将带动基础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端的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利于推进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代表的的应用端不断深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