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现代生活压力大,女性内分泌紊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常被忽视,但它往往是导致乳腺癌的罪魁祸首。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内分泌紊乱易导致乳腺增生,身体内激素的变化也易造成其他乳腺疾病,这些都是乳腺癌的诱因。
“女性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及临床体检。”汕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曾德表示,潮汕地区的女性普遍观念保守,容易讳疾忌医,面对乳腺癌,千万保持正确积极的心态。
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曾德副主任介绍,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在疾病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通常,乳腺癌被人们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男性中较为少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但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需引起警惕。
截至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科学家还未找到乳腺癌确切的发病机制,但许多研究已发现诸多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随着高危因素不断积聚,其患病风险也相应增大。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早于12岁、绝经年龄晚于55岁、不孕及初次生育年龄晚于30岁、哺乳时间短、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等,都可能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曾德副主任说。
此外,遗传因素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比如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到3倍。一些基因突变也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另外,某些物理因素,如儿童时期接受胸部放射线治疗,也是乳腺癌的致病因素。
另外,生活方式与乳腺癌的发病也有一定关联,例如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等,均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高危人群应重视自检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多不明显,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由于表现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晚期乳腺癌可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出现全身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将乳腺以十字交叉分区,肿块常位于外上限,多为单侧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易被推动。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高危人群应重视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及临床体检,一旦发现乳房有异常迹象时,应引起重视,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请专业医生做进一步判断。
“即使被确诊患有乳腺肿瘤,也不应‘谈癌色变’。乳腺癌作为目前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治疗手段丰富,千万不要尚未治疗就主动放弃。我们在临床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像应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跟乳腺癌长期共处。”曾德副主任说,有位乳腺癌合并脑、肝、肺、多发骨转移的女性患者,年来院就诊时65岁,期间一度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经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相互配合积极治疗后,严密随访,现在仍精神状态良好,生活可自理。
■医生简介
曾德:肿瘤学博士
汕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副主任,广东省乳腺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ofGroningen)联合培养博士合作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PeterMacCallum肿瘤中心访问学者。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兼聘教师、全英班讲师,PBL认证导师。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管理分会委员。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通讯员李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