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常社交来说,「谢谢」和「对不起」是最平常不过的礼貌用语。
然而将这两个词带入到亲子关系中,却成了搁在父母和孩子间的一堵墙——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孩子却在等父母的「对不起」。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不少已为人父母的网友看到这样的讨论,瞬间心凉了半截。天知道为了给孩子一个比自己更幸福的童年,他们已经做了多少努力:
我小时候家境一般,每年也就过年时候才买新衣服。我现在隔三差五就会给孩子买衣服,圆了闺女和自己的公主梦!
我没什么才艺,一到年会、团建就尴尬。多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将来也是个社交资本。
想我小时候就知道玩误了学习,现在成了个碌碌无为的中年人。我的孩子决不能再重复我的老路,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督促他去乖乖学习!
明明已经为了孩子拼尽全力倾其所有了,明明给他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比自己孩童时好太多了,怎么孩子却仿佛「不知感恩」?他们在想什么?
对此,也有网友用他们的亲身感受讲出了孩子的心声:
你都不肯陪我,凭什么管我?
对我而言爸爸、妈妈只是个称呼,从内心并没觉得我们多亲近,可能是从很久之前已经越走越远了。
如果我的童年能重来一次,爸妈的陪伴和更好的经济条件,一定要选一个的话,我选前者。
为什么他们愿意花上千块给我买礼物,都不愿花十分钟和我说说话?
父母有没有问过孩子,爸爸妈妈为ta做的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不是孩子「不知感恩」,而是在孩子的认知里,父母的陪伴比丰厚的物质、资源都珍贵。
「陪伴孩子」是门为人父母的必修课,这道理其实很多父母都明白,但很多人不及格,不是因为不想做,是真的没时间,真的不会做啊!
高强度的职场压力,让想陪伴孩子的父母分身乏术。好不容易挤压了吃饭休息时间,疯狂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孩子似乎也并不领情。
如果是孩子还处于0~3岁的婴幼儿时期,那父母就更头大了。孩子尚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怎么知道ta想要怎样的陪伴啊。
别急着抓狂,「陪伴孩子」这门必修课,还真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其实,良好的亲子陪伴不在时间长短,而在质量高低。那么什么样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高质量陪伴」?
小本本划重点:打造专属你和孩子的「有仪式感的关键时刻陪伴」。
抓好「关键时刻」
陪伴5分钟抵得上5小时!
所谓的「关键时刻」,是指父母为孩子设定的、能与ta快乐共处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得到父母百分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