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多见于年龄60岁的高龄患者。老年人骨质疏松现象严重,容易造成骨折,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约为全身性骨折的4.5%,其中不稳定骨折占35%~40%,是引发功能障碍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今日,为大家带来一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3岁,因"左髋部外伤后疼痛、畸形、活动受限3小时"就诊,摔伤时无昏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促等不适。现病史∶因在家中行走时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3小时入院(排除胸痛、头晕等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外伤),急诊行X线检查,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收住创伤骨科。拟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钉、钢板、钢丝内固定术”。既往史:(1)患有高血压病10余年,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氨氯地平、阿司匹林,血压控制尚可。(2)患有糖尿病3余年,自诉未正规治疗,血糖未监测。(3)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3年,3年前行心脏支架置入术,术后长期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0余年,自诉咳嗽、咳痰、气喘、气短,受凉或天气转凉后加重。体格检查:血压(BP)/60mmHg,心率(HR)78次/分,呼吸频率(RR)20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3%。患者意识清晰,言语流利,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双侧偏身痛觉对称,右侧上下肢及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外伤活动受限,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平素日常活动不受限,活动后无明显胸痛、胸闷。实验室检查入院时测随机血糖24.6mmol/L,入院后监测空腹血糖10~13mmol/L,餐后血糖15~20mmol/L。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静息状态下左室前壁、前间壁运动波幅减低,主动脉瓣钙化,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EF)45%,左室短轴缩短率(FS)22%。双下肢静脉彩超:双侧肌间静脉扩张。心电图:窦性心律,陈旧性下壁、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HR78次/分。内分泌科会诊1.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未用药物治疗,未监测血糖。入院监测空腹血糖10~13mmol/L,餐后血糖15~20mmol/L。2.诊断∶2型糖尿病。3.处理∶(1)糖尿病饮食。(2)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监测血糖。4.调控血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血糖监测,每日7次。(空腹、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神经内科会诊1.查体∶意识清晰,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双侧偏身痛觉对称,右侧上下肢及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外伤活动受限,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2.颅脑MRI:(1)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体部旁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2)桥脑、双侧侧脑室前后角脑白质脱髓鞘改变。(3)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4)双侧上颌窦、筛窦炎。(5)大脑镰处小脂肪瘤。3.诊断:(1)陈旧性脑梗死。(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3)2型糖尿病。(4)冠心病。(建议∶待骨科病情稳定后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心内科会诊1.患者有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史,术后坚持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病情平稳,日常活动不受限,无胸痛、胸闷、气短,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BP/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94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陈旧性下壁、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
2.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Ⅰ级(NYHA)。(建议:继续口服美托洛尔25mgbid,瑞舒伐他汀10mgqn治疗,待骨科病情平稳后继续加服阿司匹林mgqd治疗,注意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讨论
该患者在麻醉管理时需要注意什么?围术期血压应该维持在什么状况?血管活性药物如何选择?如何处理麻醉中循环的管理?如何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